京城因為佛道之事還在亂著,卻沒亂到太原來。

大約那群和尚道士也知道,在晉王的地盤,晉王殿下就是最大的爺,無論如何鬥不過那位爺,於是他們寄希望於京城裡頭的皇帝。

而皇帝一開始並未對他們擺出過於嚴厲的姿態,更因為某些想要鑽空子的人與那些上層和尚道士相互利用,導致他們以為自己有機會,誰知道晉王竟然將三百來個山西受害者打包送來京城,在京城到處敲鑼打鼓地開訴苦大會,一時間,社會輿論竟然情轉直下!

這件事對於那些想要利用和尚道士中傷晉王府的人來說,也是始料未及的。

三月中,江南忽然傳來訊息,說是李易在巡鹽途中遇刺。

訊息傳來的時候,皇帝正在坤寧宮裡考教李瑋的功課。

不得不說,這孩子比起李琨來實在差太遠了。

不僅僅是父母教得好不好的問題,皇帝覺得,純粹就是先天的差距。其實這孩子也不笨,但皇帝怎麼看都覺得,不是老二生他之前喝酒喝多了,或是縱慾過度,就是孩子娘不夠聰明,影響了孩子的智商,怎麼看都沒有李琨來得討喜。

其實跟父母教育還是有關係的,李琨雖然鬧騰,但成長的道路上沒挨母親責罵,也沒少挨父親的鞭子,宋清月甚至沒替他安排一個專門替他捱打的小宦官,就算去了學校,先生的戒尺都是實實在在拍在他自己手掌心裡的,這導致李琨雖然調皮,雖然也嬌縱,但他至少會看眼色,在宮裡可比在太原的時候老實多了。

可李瑋呢,他父王成天酗酒,或是在妾室屋裡鬼混,對他不管不顧,母親雖知道要督促他用功唸書,可孟玉妍自己就是個草包,李瑋總能輕易用各種理由將自家老孃糊弄過去,這孩子身邊更有一群孟家的小跟班成天跟著奉承他,這樣的成長環境,怎麼能養成討人喜歡的性子?

皇帝看著面前支支吾吾背不出昨日功課的李瑋,心裡嘆氣想著,這樣也挺好,日後做個愚蠢又快樂的清閒王爺,對他來說是好事,不然死都不知怎麼死的。

“報!陛下,皇后娘娘,不好了!”忽然有太監在殿外尖聲叫起來。

皇后板起臉道:“陛下在這兒呢!有話慢慢說,如此大聲喊叫,驚擾聖駕,成何體統!”

“是!”那太監跪下,額頭的汗水順著面頰往下滴落,他神情依舊慌張,抬起臉來,哭道:“娘娘,二殿下他……二殿下……”

聽到竟然是事關李易的訊息,小寧氏顧不得擺架子,焦急道:“不要支支吾吾了,快說!”

“二……二殿下在南直隸巡鹽途中遇刺!”

“什麼!”皇后站立不住,往皇帝懷中倒去。

皇帝面無表情地扶住皇后,順手往皇后的嬤嬤懷裡一塞,只低下頭去觀察孫子李瑋的神色,小傢伙聽聞父王遇刺,竟然沒什麼表情,只皺起小眉頭,不知他心裡在想什麼。

“二皇子如何了?”皇后癱倒在嬤嬤懷裡,幾乎要哭出來。

那報信太監為難道:“小的得到的訊息是,性命暫時無憂,只是……傷得不輕,暫時留在江陰府治傷。”

皇后一聽,幾乎又要暈死過去。她用力抓住皇帝的胳膊哀求道:“陛下!陛下!臣妾求您,派人去救救他,救救易兒!”

皇帝拍了拍皇后的手道:“梓潼不必擔憂,朕這就讓太醫院派醫術最精湛的太醫前去為易兒治傷。”

說罷又低頭瞧了瞧李瑋,看看他會不會提出要前往江南看望父王的請求,不料這小子竟然只就是不聲不響地垂著眼眸。

皇帝在心裡冷笑。

這樣一個連自的世子都厭惡的爛泥扶不上牆的東西,有什麼好同情的。

當初放他去江南巡鹽就是當餌的,沒想到這小子身邊的侍衛竟也跟他們主子一樣不堪用!皇帝搖頭。

他讓嬤嬤扶皇后去寢殿休息,又喊來太醫給皇后診脈。

太醫覷著皇帝眼色,摸了半晌,抱拳對皇帝道:“娘娘只是受了驚嚇,並無大礙,請陛下放心。”之後給皇后開了一副安神、溫補的方子,這就退了出去。

皇帝跟著太醫走出去。

太醫額角冒汗地對皇帝說道:“陛下,皇后娘娘都這把年紀了,本就不容易懷上!臣最多給娘娘開些滋陰溫補的藥,實在是……有心無力吶!”

皇帝哼了一聲,揮手讓他滾。

實在沒用!

若非姜子正去了太原,孟晚楓他又不太敢用,至於用這麼一個廢物!

這太醫院的保舉制度也要整改整改了,日後就該跟婦科醫學院一樣,只能憑考試入選。

這麼想著,皇帝帶著汪祿恩回了勤政殿。

楊公公的另一位徒弟小苗公公已經恭候多時了。

“怎樣了?”皇帝一邊往殿內走一邊迫不及待地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