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鳳珍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每個年代都有些自視甚高且報復心極強的神經病。

賀家老太太就是。

被譚鳳珍點破心思,又被這個商戶女鄙視家裡太窮之後,賀老太太自認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當晚就寫信給湘西做河道官的夫家侄子,讓他好好查查譚家的船。

這種事不用寫得太明白,明白人一看便知。再說了,只是順手的事情,這些想要走水路的商戶本就需要給他們孝敬,保證這些官員不找麻煩的。

而那位沅江的河道官肯定也是願意幫嬸孃出出氣,他們這種遠在地方的官員,若是沒有京城的親戚幫忙走動,基本就沒什麼出頭的指望。

不過這事沒這麼快爆發,信在路上還得走好兩個月呢。

倒是宋清月這兒跟譚娘子做起了生意。經歷這次事情之後,譚娘子決定要拓展自己的商業版圖。

宋清月也勸她: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譚娘子深以為然。

深入地與這位晉王妃接觸之後,發現這位晉王妃不僅絲毫不鄙視商人,竟還滿腦子生意經!這也難怪,宋家這般富貴,宋大人也能有這般好的官聲。

看來都是有緣由的啊!

譚家在江南的一個府城都有鋪子,但是江南人不喜食辣,也不那麼熱衷於各種香辛料,她家在江南的生意一直不沒什麼起色,可若是將香料鋪子改成首飾鋪子,說不定能開啟一副新的局面。

而宋清月則跟譚鳳珍簽訂了一份“代理商”合同,允許譚鳳珍使用“寶月閣”的名頭,並且生產與寶月閣相同的款式,在江南售賣。

而譚鳳珍則需要支付宋清月一筆“加盟費”,以及日後兩成的利潤。當然,宋清月自認是個有良心的品牌創始人,支付“加盟費”的條件是銷售額達到某個預訂的值,若是達不到,宋清月還得把這筆錢還給譚鳳珍。

這種形式的生意譚鳳珍還是頭一回做,這叫她又興奮又期待。

而宋清月,在京城西邊的街市又開了一家“寶月閣”的分鋪,有心把這個品牌做大做強,需要多刷刷存在感。

於是擴大生產規模就成了當務之急。

正巧,天津府的養濟院已經開始執行有半年,聽聞已經收養了八十多個孩子,其中七歲以上有十來個。

宋清月想著,讓這十來個孩子來京城做學徒也不是不可。就算做不了所有的工序,能幫師傅做一兩道工序也是好的。此外,墨扇信裡說,保定府、真定府、河間府三處的養濟院也準備得差不多,已經在附近的漏澤園中找到好幾個女嬰在養著了,另外就是從三地的青樓截胡了七八個要被爸媽或是親戚賣掉的女孩兒。

她特意讓鳳九在幾個青樓門口蹲著,一遇到那種要賣女兒的,就上去攔下,出雙倍的價錢將女孩買下,帶回養濟院。墨扇還說,為了買下那些女孩,她一共花了二百多兩銀子,讓王妃娘娘別怪罪她。

宋清月怎麼會怪罪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