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千里江山(第1/2頁)
章節報錯
雪停之後的第二天,車隊就繼續向著下一站涼州出發。
涼州是中國古代西北地區的都會,相關的有趣的歷史故事可太多了,漢武帝攻略西北之前,這裡就是遊牧民族的地盤,大名鼎鼎的月氏、烏孫等國原本就是盤踞在這塊地方,到了魏晉時期,天下大亂,什麼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等政權,像一茬茬韭菜似的在這邊土地上先後冒出來,又迅速滅亡。
唐代時期好容易收歸中央管轄了,可到了腐朽的唐代後期,這塊地方,再次被吐蕃佔有,建立了西涼,也就是《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故事發生的年代。
那之後這裡便一直戰亂不斷,遊牧民族之間的爭鬥也十分激烈,舊的政權不斷被新的政權所代替,到了宋代,被併入了西夏的版圖,直至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統一北方草原……
李昭給宋清月繪聲繪色地講了一路的故事。
他發現他每次一說起這些故事,宋清月望著他的雙眸裡就開始閃爍著小星星,欣賞有之,崇拜有之,臨了還要讚歎一句:“李昭,你要不是個皇孫,可以去國子監做個經史博士。你講課肯定比那些老先生們講得好。”
李昭被誇地不自覺挺了挺胸膛,道:“那倒未必,皇室對歷史的解讀跟文士臣子對歷史的解讀總歸是有些不同的。”
宋清月又問:“皇家子弟都如你這般博古通今麼?”
李昭被博古通今四個字誇得唇角上翹,他一點不心虛地自誇道:“哪能人人都有如你夫君這般高的悟性!”
“這些都是父王教你的?”宋清月很是好奇李昭小時候是被何人教匯出來的。
李昭道:“父王自然教了我許多,不過主要還是叫我自己讀書,什麼書都讀,書讀得多了,什麼學說都接觸一點,眼界自然就開闊些。反而來了京城之後,覺得宮學裡翰林們教的東西專精起來。”
“專精?”宋清月覺得他的用詞有趣,“是覺得專精還是覺得狹隘?”
李昭捏捏她的臉,不甚在意地道:“皇家教習豈能隨意。”
宋清月撐著下巴,看著車窗外的景色,指著遠處如飛龍般起伏的巍峨山巒,悠悠道:“為帝為君者,明明富有四海,多數人卻打小就只能瞧見皇宮上空的方寸之天,多可悲啊。父王當年被趕出京城,被貶去嶺南,卻因此見識了大海之浩瀚,天地之廣闊。這才是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
“你倒是十分欣賞父王。”不知為何,聽了這話,李昭竟然有些吃味。
宋清月十分誠懇地道:“父王是個有見識的人。”
李昭不服氣地挺了挺腰桿子:“父王唸書可不如我。本世子可是連宮裡那群挑剔的老翰林們都誇的。李晟那時候就因為有個侍講總誇我,他就看本世子不順眼!”
宋清月睨了他一眼,心說男人這什麼奇怪的勝負心,怎麼連自己親爹的醋都能吃?還有東宮那幾位早都偃旗息鼓躲犄角旮旯裡低調做人了,怎麼還要被他拖出來鞭屍?便笑道:“我知道你厲害,這一路上依舊手不釋卷的,也就咱們世子殿下了。”
李昭是真的只要有空就會讀書,一路上看了好幾本了。這個年代,書本是稀缺物資,然而皇家不缺書,皇宮的書庫裡更是什麼都有,連外頭找不找的各種禁書也都能找到。這是皇室中人的特權之一,卻鮮少有人會使用這項特權的。
李昭一邊覺得這女人又在哄自己了,一邊心中洋洋得意,努力壓制想要高高翹起的唇角,繼續道:“就說那個李晵,你別瞧他騎馬打仗威風得很,那傢伙也就那麼點本事了,他連摺子都寫不好。”
宋清月翻了個白眼:“哦,是麼,我怎麼聽說靖王府大公子小時候,是被養在肅州府痛判夫婦那兒的。當年那位通判許大人可跟我爹一樣,也是一甲探花郎出身。公子晵若真連摺子都寫不好,靖王殿下不得劈了許大人?”
李昭挑了挑眉:“我倒是不知,我家娘子對靖王府上的大公子知之甚深?”
“孟晚楓說的!我怎麼就不能知道,由著你蒙我。”宋清月懶得理他,這可是原著男主的人設,她怎會不知?
李昭撇撇嘴,湊過去抱她,用自己的面頰貼著她的,低聲道:“以後咱們有了孩子,定叫他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叫他們來西北看大漠狼煙,去東北看冰川雪原,去南邊看看碧海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