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1/4頁)
章節報錯
“總算結束了……”
四月初五,當白茫茫的沙漠裡出現一道熟悉的聲音,作為聲音主人的朱由檢也合上了手上的情報。
在他面前,除了白茫茫的沙漠,還有一個個存在於沙漠沙丘之間的湖泊。
湖泊乾淨湛藍,但湖底卻有一些黑色的藻類。
這樣沙漠、湖泊、藻類的場景,存在於齊國文登府,而這樣的奇景,也被朱由檢賜名為千湖沙漠。
“殿下,歐洲的戰事雖然結束了,但他們也因為戰事而進步發展了許多。”
“現在他們又在北利未亞動兵,不出意外的話,日後會和瑞國碰上……”
華蓋傘下,除了躺在躺椅上的朱由檢,還有站在其身後的黃龍和孫應元。
開口之人是孫應元,此刻的他已經六十有二了,旁邊的黃龍也五十有九了。
至於滿桂,他今年已經七十有五,目前已經不再操勞軍務,而是在西京城養病。
故人陸續衰老,朱由檢自己也不再年輕。
四十五歲的他,儘管樣子看上去只有三十幾,但下降的體力和精力卻一直在提醒他,他也老了……
“瑞王畢竟是我的五叔,如果尼羅河流域真的被歐洲人拿下,那確實會威脅到他,不過……”
朱由檢扶著扶手站了起來,他眺望眼前的千湖沙漠,隨後才開口道:
“尼羅河流域必須掌握在國朝的手裡!”
尼羅河流域其實對大明來說不重要,可問題在於尼羅河三角洲可開發的蘇伊士運河直接掌握了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溝通。
況且,拿下這裡,聯合南崑崙監察使司,大明才能對利未亞諸藩進行南北控制。
想到運河的問題,朱由檢也對身後的黃龍詢問:“海軍和工部溝透過了沒有,中都運河的挖掘標準出來沒有?”
中都運河,即歷史上的巴拿馬運河,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世界橋樑”。
不管是為了齊國的利益,還是為了大明宗藩體系的利益,這條運河都得挖通,而朱由檢已經對此準備了五年。
“都溝通好了,就是百萬勞改工還有三成缺口。”
黃龍作揖,同時也說出問題:“當年的瀛洲勞改工大多都已經去世,留下來的也是老弱病殘。”
“現在國朝擁有的勞改工,都是各府被鎮壓抓捕的叛軍,數量不過六十餘萬罷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哪怕相比較齊國到來前,齊洲土民現在已經過的很好了,但部分土民依舊不領情。
在他們看來,齊國應該免費給他們糧食和布匹,而不是讓他們去種地。
他們是天生的獵人,他們不應該種地,應該去狩獵才對。
這種觀念從萌發到形成對抗齊國的反叛意識,所用不過五六年罷了。
幾乎每年都有幾個部落會叛亂,而他們的結局也基本被盡數鎮壓。
刑部根據他們反叛波及的程度給他們定罪勞改,罪行多的判刑終身,罪行少的也有十幾年。
齊國律中,對百姓和官員是兩套律法,百姓除拐賣、行兇、強姦等特別嚴重的罪行是判處死刑外,其它罪行基本以勞改為主,勞改期限從三個月到終身不等。
至於官員,勞改期限是最少三年起步,涉及貪汙基本上是勞改二十年起步到誅三族。
如果有招供其它人的行為,那罪行則著酌情降低一等。
由此可見,朱由檢個人到底對貪官痛恨到何種程度。
當然,朱由檢也不是要求官員個個節儉,在對齊國官員的俸祿上,他還是比較慷慨的。
在任官員,除了正俸外,還有年俸二成左右的年終銀。
以一個從九品的基層官員來說,正俸加年終銀,一年的收入是十八兩銀子。
截止天啟三十五年,齊國的糧價是兩文一斤,而一畝田地在施加各種化肥過後的出產基本也就是三百五十斤左右。
再扣除化肥的成本,種一畝地的利潤也不過六百文罷了。
齊國的分地情況則是國民人均十畝,土民人均三畝。
也就是說,一戶五口之家的國民收入不過三十兩,一戶土民收入不過九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