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久遇甘霖(第1/5頁)
章節報錯
“定射裝填,方向酉時三刻五分,預射十二輪……放!”
“碰碰碰——”
五月初九,當炮聲在瓦罕走廊響起,作為扼守瓦罕走廊重點的俱密城頓時遭受了一片狂轟濫炸。
“孃的!南虜還敢來搶城!嫌在南邊被打得不夠狠嗎?!”
當李自成罵罵咧咧的聲音響起,他也變相訴說了此刻俱密城內是哪一支人馬。
俱密城作為扼守瓦罕走廊的要塞,整座城池都是用石砌而成的,規模不大,卻足夠堵上瓦罕走廊最狹窄的這條通道。
拿下這裡,基本上就可以阻攔明軍許久,因此當林丹汗撤走,莫臥兒的坎大哈總督立馬出兵佔領了該地,並想進一步統治費爾幹納盆地,以此來恢復被明軍奪走孟加拉地區的國力。
坎大哈的總督派出了兩萬人,一萬七千人北上試圖奪取費爾干納,三千人則是駐守在了俱密城。
三千人看似不多,但足夠守住周長不過三里的俱密城。
從天空俯瞰,俱密城被帕米爾高原的高山夾在中間,在它面前是一個寬不過半里的狹隘低谷。
低谷從俱密城向外,越往外越寬,越往俱密城越窄。
李自成率領四營一萬兩千多明軍和後續八千民夫擠在谷口外,能進入低谷,直面俱密城的只有不到一營人馬,這讓進攻俱密城的難度加大了不少。
放下千里鏡,騎在馬背上的李自成回頭看了看自家弟弟李自敬:
“三郎,軍中飲水還有多少?”
“還有半月之用,哥哥不必擔心,這四周雪山尚未融化,可以掘雪過濾後製水飲用。”
李自敬算是李自成的得力幫手,兩兄弟行軍打仗,往往都是李自敬操持後勤,讓李自成沒有後顧之憂,這次也不例外。
瓦罕走廊古稱蔥嶺,歷史上曾是歐亞大陸地區的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中亞文明、波斯文明和歐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東晉時期就有僧人法顯從長安沿古絲綢之路西行求佛,唐朝時期高仙芝更是派遣輕騎翻越此地,平滅小勃律國。
這麼看起來,這條路似乎已經有不少先賢走過,似乎並不難走。
然而不管是法顯還是高仙芝,他們對蔥嶺的路程描述都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準東西,人骨以標行路”。
可以說,這樣的地方對於如何保障軍隊後勤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即便眼下的李自敬他們在疏勒開墾了數十萬畝耕地,但路上的糧食消耗還是十分驚人。
軍民兩萬的隊伍,算上馬匹一起,每日要吃掉重達十幾萬斤的糧食,草料,澹水。
每日有數百輛馬車運送物資抵達營地,又有數百輛馬車空車離去。
雖然已經是五月,但帕米爾高原依舊會時不時來一場大雪。
如果大雪太大,那李自成和這兩萬多軍民就只能葬身此處了。
因此,李自成的著急是很正常的,不僅僅是他,便是李自敬也十分著急。
由於道路險阻崎區,李自成他們這一支人馬只帶了不到一百門燕山五斤炮。
正因如此,他們沒辦法迅速攻陷俱密城。
“碰碰碰——”
“明軍的炮開打了!躲好!
”
休息了三分鐘的火炮陣地再度發作,一百枚五斤重的鐵炮彈呼嘯著砸在俱密城頭,將駐守此處的三千莫臥兒軍隊打得哭爹喊娘。
由於俱密城太小,因此駐守其中的是兩千莫臥兒波斯僱傭兵,剩下的一千蒙古人則是以督戰隊的形式守在俱密城的後方。
俱密城雖然易守難攻,可架不住明軍火炮打的迅勐。
每一輪炮擊,總有那麼幾個倒黴蛋會中彈身亡。
同袍被鐵炮彈砸死的場景,無形之中讓許多波斯僱傭兵心頭浮上一層陰霾,士氣大跌。
時間在一點一點的過去,明軍火炮也在持續不斷的炮擊。
最開始的兩個時辰,明軍還可以用鐵炮彈炮擊,到了後來就只能原地挑選石頭打磨來充當炮彈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