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兩相對照(第1/5頁)
章節報錯
“要我說那群土人也是奇怪,見面就要和我們動手,打輸了又立馬膽氣全喪。”
“那不是他們的問題,是他們這塊地方就這樣,戰敗的土人往往都是被殺掉,我們只是讓他們勞改十年,算得上仁善了。”
“說起來,這群土人學習能力還是不錯,和我們漢人有的一拼。”
“學官話確實挺快的,漢字也是,有些旗幟和我們的旗幟還挺像,說不定真的是數千年前遷移而來的部落。”
“興許吧,來!先乾一杯!”
“乾杯乾杯!”
西京城虎賁坊第三街第五弄第六戶的阮進家中,此刻那四分小院的前院熱鬧非凡。
張煌言、阮進他們十七人坐在四張桌子拼湊起來的大桌子面前,桌上擺著的菜餚可謂豐富。
炒土豆泥、炸番薯片、泡白菜、酸筍雞、風雞、蒸草魚、蒜苗臘肉、涼牛肉、辣椒牛肉沫、絲鵝粉湯、三鮮湯、椒末羊肉……
整整十二個菜在桌上被吃了七七八八,桌上還擺著兩大壺米酒,瞧那模樣最少有七八斤。
這些菜餚的食材費用和酒水費用,花費了阮進二百多文。
雖然他嘴上說著讓張煌言付賬,但也僅限嘴上調侃罷了,真正付賬的時候還是他自己掏錢,哪怕張煌言硬要給,也被他所攔下。
“這樣一桌飯食,放在大明,恐怕得七八百文啊……”
吃著飯菜,一名年紀較小的小隊正開口說話。
他是去歲才參軍的,因此官階有些低,作為隊正,他的俸祿是每年一百兩。
這樣的高俸祿是他曾經所不敢想象的,而齊國可以說給了他這個機會。
“尚行,別憂愁了,現在咱們來到齊國了,不會再有人餓死了。”
“是啊,小秦隊正,你好好放寬心。”
“你小子,婆婆媽媽,按照我說,你找個婆娘在這裡生十個八個孩子,這才對得起你爹孃在天之靈!”
小隊正只有二十歲,名叫秦尚行,是山東青州人。
他家中本來自小有父母、兄弟合計五人,算上他便是六人。
只是當年淮北大飢餓死了他兩個哥哥,到了後來山東又爆發徐鴻儒的白蓮教叛亂,致使他另外一個哥哥也不幸夭折。
父母好不容易把他拉扯大,結果天啟十四年山東大旱,米價驟漲,他爹沒日沒夜做縴夫賺錢,結果操勞成疾,不幸病逝。
到了天啟二十年,他孃親也因為思念死去的丈夫孩子,思念成疾而去世。
至此,秦尚行便成了孤家寡人。
由於旱情不減,他乾脆販賣了田地給官府,拿著糧票乘船來到了齊國。
恰好天啟二十一年齊國募兵,他便入了伍,拿了二十畝入伍田,眼下將田地交給隔壁的一戶鄰居耕種著。
那二十畝入伍田,和今年分給的一畝地,合計是二十一畝地,每年能產出二十七八石米麥。
這些米麥,一成交賦稅,五成是秦尚行的租子,四成是鄰居的產出。
由於西京城外都是採用拖拉機耕種,因此種地比以前大為輕鬆,即便只有四成糧食,也有人搶著租種。
憑著這二十幾石米麥的產出,秦尚行倒也能每年躺著收入十一二兩銀子。
即便他沒有當上隊正,日子也相當舒坦,更別提眼下他升官做了隊正,每年俸銀一百兩了。
秦尚行對自己眼下的生活十分滿意,對於同袍們“罵罵咧咧”的關心也以微笑回報。
瞧著他那模樣,張煌言喝了一口米酒,心裡不知作何感想。
來到齊國的,除了官員大部分都是理想主義者,並不缺金銀外,百姓基本上都是無可奈何才背井離鄉的。
來到齊國的百姓,在來到齊國之前,哪個不是身無三兩銀的白身?
眼下來了齊國,只要穩居三年以上的百姓,莫說三兩銀,便是三十兩銀子,也能咬咬牙拿出來。
正因如此,齊國百姓才視“發配原籍”為齊國最重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