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彭彭——”

天啟二十二年正月初五,伴隨著巴倫西亞港口響起禮炮的聲音,大明朝與西班牙帝國正式簽訂《巴倫西亞條約》三款,幷包括《貿易條約》十二款。

【《巴倫西亞條約》第一款:

西班牙帝國出讓新大陸殖民地,作為交換,大明將交付八千萬兩白銀的貨物,作為購買價格。

該款分作十年交完,每年分為價值八百萬兩的同等貨物,包括且不限於糧食、布匹、軍火、軍艦等貨物。

第二款:

本約批准互換之後限二年之內,大明准許西班牙遷移居住在新大陸上面的二十八萬軍民,如果限滿之後尚未遷徙者,酌宜視為大明臣民。

第三款:

大明將在西班牙馬德里建立外交館,常駐外交官員,並維持人數在五十人以內的護衛。】

《巴倫西亞條約》的字數並不算多,但基本敲定了新大陸的事情。

相比較巴倫西亞條約,之後的《貿易條約》反而數字較多,多達數千字。

其中內容包括出售軍艦、火炮、硝石、燧發槍、生鐵、糧食以及其它商品。

作為《巴倫西亞條約》的第一年,大明需要每年向西班牙帝國出售足夠裝備五萬人的燧發槍和火炮、以及二百萬斤硝石,二十艘噸位不小於兩千噸的風帆戰列艦。

除此之外,還有約一百萬石的糧食,三十噸各類西班牙稀缺的商品,例如紅糖、蔗糖、茶葉、布匹……

這些商品都將見證兩國對《巴倫西亞條約》的遵守,以及兩國的友情。

這則訊息公佈後,歐洲戰場上的西班牙軍隊士氣大漲,同時費利佩四世宣佈將在六月份償還之前積欠軍隊的軍餉,這無疑讓西班牙計程車氣走上了頂峰。

得知這件事的法國首相黎塞留並不覺得奇怪,畢竟眼下確實是奪取新大陸殖民地的一個好機會。

不過,面對實力增強的西班牙帝國,黎塞留還是向大明發去了國書,希望大明不要直接參與戰爭,同時提出了購買軍火的請求。

不止是黎塞留,英國的查理一世、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也同樣提出軍火交易請求。

這將是大明五軍都督府清庫存的一個好機會,因此李權也在返航的同時放飛了信鴿。

信鴿一環環的降落、起飛,從南崑崙監察使司到小西洋監察使司,再到麓川,最後到京城。

等它攜帶的訊息被拿到朱由檢面前時,已經是天啟二十二年的三月份了。

金頂紅門,承運殿這古色古香的格調,使人油然而生莊重之感。

端坐其中,朱由檢拿著拇指寬的紙條,用放大鏡打量其中內容,最後點了點頭:

“條約的貨物,由齊國自己支付,貨物實價是多少,齊國就支付多少。”

朱由檢沒有讓齊國一直吸大明的血,而是讓齊國用真金白銀來交換大明的庫存貨物。

對此,剛剛坐在殿上椅子的李長庚也作揖道:

“戶部擬了條子,五萬支燧發槍和六百門燕山六斤炮,外加二十艘兩千噸木質軍艦,以朝廷對諸藩的實價來算,價格是十六萬四千三百兩整。”

“二百萬斤硝石、一百萬石麥子、外加三十噸各類貨品,如果都從南崑崙監察使司進購的話,價格應該是一百六十萬兩。”

“合計加起來是大約一百七十七萬兩不到……”

李長庚的報價,解釋了為什麼朱由檢願意給西班牙那麼多銀子來購買新大陸了。

說白了,這些商品的成本價只有一百四五十萬兩,賣給藩國的價格也才一百八十萬兩不到。

但是在西班牙那裡,這些東西的價格是八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