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裡啪啦……”

爆竹聲中一歲除,伴隨著鞭炮聲響起,新的一年天啟二十一年到來。

只是相比前些年,今年的正旦節卻能讓人過的不是那麼高興。

去年的旱情,讓城池之中的許多人被搶走了工作,而搶走他們工作的人,大多數便是受不了旱情的農民工們。

儘管這樣的工作被搶只是一兩個月的時間,但對許多人來說,去年所有人都賺的少了一些。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面對收入的降低,許多人自然沒有太多心思來過年。

不過相較於大人,年紀還小的孩童們則是繼續張羅著在自家巷子和鄰里街坊間挨家挨戶拜訪,為了那一顆顆飴糖和一份份添利(紅包)。

城內的百姓都沒有心思過年,農村的百姓就更別說了。

去歲全年,許多百姓甚至連足夠家人吃的米麥都收穫不到。

雖說之前豐收了那麼多年,存了不少銀子,但吃存款總會坐吃山空。

因此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他們又得進城務工來賺取買糧食的銀子。

百姓們沒心思過年,那朝廷自然更沒有心思過年。

“去歲,兩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河西、廣西、貴州、浙江、江西等九省大旱,四省遇蝗。”

“至鼕鼕月,各地大飢,百姓紛紛舉家遷移,國朝賦田蠲免數目達五億六千四百餘萬畝,歲入田賦糧四千二百七十萬六千餘石。”

“算上戶部各司課稅、商稅及皇店純利的四千七百四十二萬兩,折色後的歲入田賦是八千零二十五萬餘兩。”

正旦節皇極殿的大朝會上,隨著戶部尚書李長庚將朝廷去年的財政情況彙報而出,百官們臉上也稍微舒坦了一些。

本以為歲入會不足五千萬兩,現在看來海外耕田並未遭受影響,依舊為大明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的田賦糧。

加上糧食價格上漲,以及並未遭受重創的各項稅收和皇店收入,大明朝還是勉強在這艱難的一年,達到了八千萬兩的歲入。

“今歲,回購中原兩京十三省田畝數量六千七百三十五萬四千三十七畝六分地,追繳各地士紳逃脫漏稅約三千七百萬兩,發購田銀、贖身銀三億四千二百餘萬兩。”

李長庚又爆出了一驚天資料,但面對這串資料,朝堂上許多官員卻止不住的眼角抽搐。

朱由檢會發行紙幣,這是官員們沒有想到的,官員們都沒想到,就更別提士紳了。

那印刷如流水一樣的金融司印鈔廠,在不到一年時間就印了三億五千萬兩面額的紙幣。

幸虧在支付完所有士紳後,印鈔廠停止了印鈔行為,不然百官們都懷疑朱由檢是不是想重演寶鈔第二的局面。

“今歲,朝廷需要發銀四千二百萬兩為百官、兵馬司、教習、衙役等人發放去年俸祿。”

“其次,五軍都督府應發一千三百萬兩作為軍餉,五百萬兩作為軍費。”

“工部十六條鐵路,眼下尚有九條並未完工,需支出一千八百萬兩。”

“軍備院拖拉機一直生產,需支出九百四十萬兩。”

“因而,今歲僅基礎開支,便需要八千七百四十萬兩,眼下尚積欠七百一十五萬兩銀子。”

李長庚的話說出來後讓人倍感唏噓,儘管大明今年的賦稅達到了八千萬兩銀子,但隨著盤子漸漸擴大,大明需要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積欠七百多萬兩銀子,這放在萬曆年間,恐怕都能讓戶部尚書憂慮而死。

“各地常平倉,由皇店放糧三千萬石,之後再由皇店轉運盈利交給戶部。”

面對李長庚的話,手中還握有一億五千萬石常平倉糧的朱慈燃絲毫不慌。

下令之後,他看了一眼站在殿上,身著冕服的朱由檢,在看到對方點頭後,稍微心安了一些。

李長庚得了令,也就不再多說什麼,而其它五部和都察院、內閣自然也沒話,畢竟大朝會本來就不是議事的朝會,除了重要的事情,其它基本不會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