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嘉峪關頭(第1/5頁)
章節報錯
“修葺南京皇宮?”
二月二十六日,當南京的訊息送到了京城,在養心殿因為朝政而焦頭爛額的朱由校來了興趣。
他示意魏忠賢念下去,魏忠賢也知道皇帝近來煩躁,因此討喜的將朱慈燃的奏疏唸了出來。
當朱由校得知南京皇宮內大多殿宇已經坍毀無存,南京太廟也早已被焚燬時,他也忍不住略微皺眉。
奏疏的末尾,朱慈燃說出了南京工部估計的修葺費用。
如果有合適的木料,那南京皇宮修葺的費用應該在九百萬兩左右,如果沒有的話,那估計得在二千四百萬兩左右。
這筆銀子,比起北京皇宮的三大殿可貴太多了,不過對此,朱慈燃有些懷疑。
他表示他會在兩個月後返回京城,並遞交南京皇宮各處廟宇損壞的圖紙。
唸到這裡,朱慈燃第一次寫給朱由校的奏疏也被魏忠賢讀完了。
讀完奏疏的魏忠賢,討好般的看向朱由校。
從朱由校的臉上,他看出了朱由校對這件事情很感興趣,因此他也說道:
“萬歲,這南京皇宮肯定得修葺,眼下火車已經通了,萬歲日後說不定時不時就會回南京,如果不修葺皇宮,那要住在哪裡?”
“嗯……”魏忠賢的話很受用,朱由校贊同般的點了點頭。
不過,贊同是贊同,但財政是個大問題。
“我記得內帑每歲的收入只有三百七十六萬兩了對吧?”
朱由校轉頭看向了站在一旁的王安,王安聞言也如實交代道:“今年應該能有三百八十萬兩。”
“三百八十萬兩……”朱由校沉吟了數秒,覺得這銀子有些不太夠。
由於朱由檢是以御馬監起家的,並且在新政中廢除了金花銀等雜稅,因此內帑的收入直接被腰斬。
曾經的皇莊、皇店、金花銀等收入都是內帑收入的大頭,但是現在皇莊田被拿去分給了農民,皇店雖然不歸戶部管轄,但也是獨立的財政部門。
因此,在天啟十年左右,朱由檢需要面對的就是設定一些皇室收入。
對此,朱由檢的做法是在天啟十年時,將皇店、戶部、海外金銀每年1%的利潤拿出來轉移內帑。
除此之外,還有的就是向諸藩收取的藩王每年一千兩,郡王每年一百兩的太廟、王府維護費用。
當時因為建虜還在,雜項還沒有廢除,所以加起來內帑收入還能維持在四百萬兩左右。
到了天啟十三年,建虜被滅,雜項被全面廢除過後,內帑收入再度腰斬,朱由檢只能將海外金銀、皇店收益併入內帑收入,並提高到了10%的程度。
僅憑這兩項收入,內帑收入就達到了三百萬兩的收入,並且隨著天啟通寶的發行,內帑也獲得了貨幣發行利潤50%的收入。
大明天啟通寶的鑄幣利潤是1%,每年回收舊錢幣再發行的數量是兩千到三千萬兩左右。
以眼下朝廷每年的發行情況來看,內帑從這裡就獲得了十幾萬兩的收入。
除此之外,各地城鎮的攤位銀也需要拿出10%交給內帑,這筆收入又能入賬四十幾萬兩。
這些各種加起來,內帑的歲入勉強可以達到三百八十萬兩。
看上去,皇室對朝廷財政佔比很大,但如果仔細分析,在沒有了金花銀和皇莊,加上皇室不插手皇店管理後,皇室基本與大明最底層的農民沒有了利益瓜葛。
壞人被皇店、戶部做了,皇室收錢就是。
不過這種收入方式實際上還是比較落後,並且有一定弊端。
如貨幣發行利潤這一條,如果什麼時候大明改變貨幣為紙幣,那麼當貨幣成本變低,利潤變高,那皇室就要佔比財政大頭了。
所以朱由檢必須在他就藩前,把大明百姓對紙幣的信任培養起來,並且在發行紙幣後,將皇室對貨幣發行利潤的佔比降低。
紙幣印上頭像來收取肖像權的做法,也是一個很不容易遭到百姓詬病的做法。
不過,王朝沒有萬世,朱由檢的這套規則能執行多少年,全看後世君王能不能堅持下去。
只要有一個人改了新政,不再給百姓發耕地,或者糧食太多導致土地太賤,農民進而起義,那大明都難逃覆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