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惶恐灘頭(第1/5頁)
章節報錯
“扇動百姓造反?呵呵……”
“齊王怕是患上瘋病了……”
“人言早慧而夭,齊王雖然沒有,但眼下看來……”
正月二十九,當新一期的《大明報》釋出,朝野上下從皇帝官員到販夫走卒,所有人都在為“民生”一欄中,朱由檢在豐州縣那大膽的發言給驚呆了。
一大早,文華殿內就響起了許多不怕死言官的譏諷。
面對這些譏諷,路過的成德和燕山官員紛紛皺眉,但終歸沒有說什麼。
說到底,就連他們這種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都覺得齊王殿下這些話有些過火了。
官學教材上還有忠君愛國的篇幅,這說明了朱由檢是想維護大明朝的。
但是他這話說出來之後,下面的官員會怎麼想。
確實,從清廉的官員角度來看,讓百姓造反,自己將貪官繩之於法,這未嘗不可,只要百姓不被有心人利用,從“訴說民怨”到“扯旗造反”就行。
但問題在於,大明朝的天下,沒有幾個官員敢說自己是乾淨的,甚至可以說,連皇帝自己都不敢說自己是乾淨的。
這種情況,朱由檢作為大明朝的齊王,這個時代最大的幾個地主頭子,他居然慫恿自家的“牛馬佃戶”造反?
皇帝和京城的京官還好說,朱由檢的這話完全就是把基層官員架在火上烤,比當年朱元章的《大誥》還催人命。
百姓要是受了委屈就造反,那按照基層官員的情況來看,他們不得都被吊城門樓才怪。
因此,當許多官員都來到文華殿班值後,他們今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彈劾奏疏,集體彈劾齊王的言論。
“萬歲,奏疏都在這了,都是彈劾齊王殿下和《大明報》的……”
當奏疏都送到了乾清宮養心殿,魏忠賢小心翼翼的開口,生怕觸怒皇帝。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朱由校並沒有生氣的意思,而是瞥了一眼奏疏就說道:
“留著冬季燒火。”
顯然,他並不打算看這些奏疏,但他這樣做並不是代表他支援自家弟弟的言論。
說到底,他的第一身份是皇帝,其次才是朱由檢的哥哥。
他之所以不生氣,是因為這種言論根本就觸怒不到他。
近來,他讀了自家弟弟所寫的《國運論》和《經濟論》,加上他自己作為皇帝的經驗,以及史書的借鑑,他基本摸清了自家弟弟的政策。
鞏固大明皇權是絕對的,但這並不代表朱由檢就要去剝削百姓。
皇帝和百姓的利益實際上衝突並不大,反而不如皇帝和大臣,大臣和百姓的衝突大。
皇帝的需求是什麼?
無非就是建立自己作為皇帝的威信,讓王朝變得強盛。
這一切的一切,也就是“延續”二字。
朱由檢是看透了,他認為所有王朝都不可能永存,大明的崩潰也是遲早的事情。
以大明的體量,想要崩潰,往往只能先從內部開始崩潰,而內部崩潰往往是因為內部利益分配不均。
不管是劉家的漢朝、司馬家的晉朝、楊家的隋朝,李家的唐朝,還是趙家的宋朝,他們往往都是自己內部先崩潰的。
只要內部的秩序崩潰了,那麼加上外敵入侵,不管外敵是否入侵成功,那這個王朝基本都將走到生命終點。
漢朝的鮮卑,晉朝的五胡、唐朝的回紇、吐蕃、南詔,宋朝的遼、金、元,大明的後金……
這些外敵有的成功,有的沒有成功,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消耗了王朝本身極大的力量。
這一點的區別在於,王朝能否在短時間內先拖垮外敵,給下一個王朝發育的時間。
漢朝在黃巾起義前把鮮卑的檀石槐熬死了,唐朝把回紇、吐蕃、南詔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