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齊王擺爛(第1/5頁)
章節報錯
“臣,秦良玉(秦民屏、馬祥麟)……參見太子殿下……”
當船隻靠岸,朱慈燃在百餘名錦衣衛的護送下下船,以秦良玉、秦民屏和馬祥麟三人為首的秦馬兩氏子弟紛紛作揖行禮。
踩上忠州的大地,朱慈燃沒有表現出平日裡嘻嘻哈哈的一面,而是端著臉,雙手捧著聖旨道:
“傳萬歲聖旨……”
他一開口,秦良玉等人立馬對視一眼,面面相覷的同時連忙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者哲王立綱陳紀,賞有功,罰有罪,執此道而天下安。”
“朕自即位以來,賴齊王輔佐,秦馬諸將扶持才得平定四方,今外夷已定,朕念相從之久泯前過而封見功爵以伯,今者朕復念前功爾功東平建虜,南下復交,長下麓川頗有其功。”
“今朕特釋爾過報昔勤勞,授以武隆侯、石柱侯之爵,願永為子孫世祿於戲人臣無將可謂忠矣,威福不專可謂智矣,爾其慎守斯道以訓後世宜哉。”
朱慈燃拿著聖旨,一下船就先展示出了皇帝對秦馬兩氏的恩典,那就是追加秦良玉、秦民屏兩人為侯爵。
只是加封也就算了,但是後面的一些警示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臣、接旨……”
秦良玉與秦民屏帶著臉色並不好看的秦馬兩氏子弟接受了聖旨,朱慈燃見狀也開口說道:
“本宮此次前來,也是替萬歲、為齊王對忠州王、酉陽王弔唁,不知兩位老王爺是否下葬了?”
朱慈燃將注意力放到了已經去世的秦邦屏和秦邦翰身上,這讓秦良玉和秦民屏都心情好受不少。
秦良玉作為姐姐,率先作揖回禮道:“二位兄長尚在殯宮停放,未曾下葬。”
由於朱由校授予秦邦屏、秦邦翰以親王之禮下葬,因此他們去世後,可以享受停靈七天,並在停靈後把棺槨移到殯宮的待遇。
停置殯宮,這是王侯才有的待遇,但停放的時間也不能太長,正常來說也就是一到三個月不等。
得知朱慈燃要來,秦良玉等人將時間定在了一個月左右,準備等朱慈燃離開後,再把棺槨移到陵墓。
“既然如此,那本宮先行弔唁吧。”
朱慈燃很有禮節的作揖回禮,這番姿態讓秦馬兩氏子弟臉色好看不少。
得體的舉止讓秦良玉、秦民屏二人心裡滿意,畢竟朱慈燃舉止得體,他們也就能有更好的姿態去約束家中子弟。
二人位朱慈燃等人引路,秦邦屏二人的陵墓被修建在了忠州附近的金華山,因此眾人沒有進城,而是乘坐上了四輪馬車,向著金華山駛去。
只是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馬車停在了金華山的殯宮前。
二人陵墓位處一處,殯宮自然也就共用一間了。
殯宮坐北朝南,面對金華山,墓園規制宏偉,入口處立“明酉陽王、忠州王神道”牌坊,神道長約二百步,牌坊後為神道石刻。
神道左右有石馬、石羊、石虎、武士、文臣各一對。
“把神道碑立起來吧。”
來到牌坊後,朱慈燃對劉順開口,而劉順也命令百餘名錦衣衛將兩輛馬車拉拽的神道碑拉了上來。
“御製酉陽王、忠州王神道碑”是朱慈燃令人雕刻的碑,通高兩丈、六尺、厚兩尺。
該碑分為三部分:上為浮雕雲龍文碑額,正中刻篆體“御製酉陽王神道碑”、“御製忠州王神道碑”字。
中為碑身,刻有朱慈燃親自撰寫的碑文,共十四行,一千二百餘字,記載了秦邦屏、秦邦翰兩人一生的功績,文中標有句逗,這在古碑中極為罕見,而碑身之下為龜趺碑座。
兩座重達數千斤的神道碑被六匹夏爾馬拉拽鐵車登山,如今想要卸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錦衣衛和秦馬兩氏男丁召集守墓士卒一起卸碑,而朱慈燃與秦良玉等人則是進入了殯宮。
兩座棺槨停於殯宮之中,朱慈燃進入後,秦拱明和秦仲明上前為其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