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謂,幾度春秋啊……”

冬月初的天津港口,當一道熟悉的聲音在港口之上響起。

站在港口感嘆之人,則是從四川乘坐火車返回了北直隸的徐霞客。

似乎是為了慶祝一件壯舉即將開始,冬月的天津難得迎來了一縷曙光透過厚重的雲層的陽光。

這道陽光照亮了北直隸天津港碼頭,在青灰色的天幕下,港內影影憧憧地顯露出一大片和小山一樣龐然大物,連綿不絕地填滿了整個港口和碼頭。

這片龐然大物,是一支由四百多艘海船組成的遠洋艦隊。

船隻上那些巨大的桅杆,象原始森林中的參天大樹一樣密密麻麻地矗立在港口中,無數尖利的桅頂直指微微泛著青光的天空。

這支龐大的艦隊中最大的十二艘海船排水量紛紛達到了三千噸,船隻長達二十四丈,寬六丈,裝載一百零八門火炮,它們是整支艦隊的核心,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除去這十二艘甲等戰艦,剩下的還有排水量在兩千噸以上的三十六艘乙等軍艦,排水量正在一千五百噸以上的一百零八艘以上的丙等軍艦,以及數量在三百二十四艘,排水量在兩千噸以上,作為艦隊補給艦的皇店貨船。

這些船隻上,一共裝載了九千六百餘門火炮,搭乘著約五萬四千名大明朝的精銳海軍將士。

在它們的船艙裡,除了航海必需的補給物資外,還滿載著各種從大明生產而出的物資。

這些物資包括但不限於絲綢、瓷器、茶葉、白布、香料、紅糖、白糖等等物資。

天啟十六年冬月初九,在這一日,世界上最大的、掌握最好航海技術、擁有以最先進造船技術製造出來的遠洋艦隊……大明遠洋艦隊成功匯合。

這一次,帶隊下西洋的人依舊是徐霞客,他將負責這一路上大明對外的所有外交、貿易、宣傳事宜。

作為艦隊臨時指揮的將領,海軍都督府都督黃蜚無疑成為了不二人選。

這是大明天啟朝第三次下西洋,其規模比前兩次加起來還要大,而它們的目標和路線則是完成一次全球航行。

路線包括但不限於從大明天津起航南下,經過甘孛智、暹羅、蘇祿、勃泥,隨後穿越舊港,抵達小西洋的同時,威懾小西洋沿海的波斯、奧斯曼等國。

同時,這次他們也將開啟大明第一次正式訪問歐洲各國,船隻將在地中海巡視一圈的同時,沿著英吉利海峽北上,訪問北歐各國,並在歐洲沿海各國商談貿易,在當地建設皇店。

最後,徐霞客將會與葡萄牙的貴族們商討巴西殖民地的歸屬問題,在葡萄牙建設皇店,緩解該國的通貨膨脹。

在一切事情談妥後,艦隊將前往北亞墨利加東海岸,視情況留駐部分軍隊,同時南下繞南亞墨利加一圈後,抵達齊國,由齊國負責艦隊返回大明所需的所有物資。

同時,徐霞客也會留下四營屬於齊國的兵馬駐守在齊國。

這次航行預計三年到五年的時間,可以說是這個時代世界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的大航海行為。

大明將以這支艦隊作為看向了海洋深處的眼睛,將海洋的另一邊,那大陸以外廣闊的新世界收入眼底。

這支艦隊是一支真正的無敵艦隊,它的總噸位達到了九十二萬噸,雖然其中有近六十五萬噸是隻裝備了不足五門火炮的貨船,但戰鬥軍艦的噸位,依舊超過了此時歐洲各國海軍力量的總和。

單只是艦隊一支甲等艦隊的噸位,就大約等於歐洲國家一支常規船隊的總噸位。

組建這樣的一支艦隊,自然花費甚廣,它的出現,也幾乎將大明海軍的家底掏空。

但對此,作為海軍都督的黃蜚卻感到了異常興奮。

“這就是鐵甲艦……”

天津船廠內,當黃蜚的聲音響起,此刻的他正抬頭仰望著一艘正在建造中的軍艦。

齊雲山號驅逐艦,排水量四千五百噸,這是一艘單純蒸汽動力的鐵甲艦,整支軍艦艦長二十三丈,艦體很寬,最大舷寬達到了五丈,吃水一丈九尺,最大航速每個時辰六十二里。

作為大明第一艘金屬的蒸汽鐵甲艦,該船裝甲約厚三寸(96毫米),內襯木板厚十二寸(384毫米),整艦艦員三百零六人。

裝備上,該艦裝備了三十門五十斤火炮(六十磅),每側船舷十四門,首尾甲板各一門。

這種光炮彈就重達六十斤的火炮,在射程上達到了五里。

以歐洲人的木質帆船防護力來說,只要一發命中,該船就只能等待死亡。

武器的威力不用多說,單說這樣的裝甲厚度就可以抵擋這個時代六十磅、乃至六十八磅艦炮的炮擊,對爆炸性火藥也能很好的抵禦。

此外在指揮塔周圍也佈置了三寸厚的裝甲板進行保護,單就防護力來說,這樣一艘軍艦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單挑一國海軍。

當然,實用性和價格成正比,這樣一艘鐵甲驅逐艦的造價達到了二十二萬兩,這還是大明獨立建造的情況下。

以這個時代的白銀購買力來說,這一艘軍艦就足以讓許多國家肉疼,強大如西班牙,眼下的歲入情況也不過只有兩千萬兩。

但是對於大明來說,二十二萬兩銀子的驅逐艦,那訂單卻如雪花一般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