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流通確實是原因之一,與金幣相比,銀幣、銅幣無疑更適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馬哨之所以需要更多的銀幣,主要是為了實現一項發明。

帶著一千支嶄新的勃朗寧轉輪手槍,以及馬哨傳授的游擊戰口訣,查維斯離開了眠熊城……

馬哨則帶著銀幣,先是找來幾瓶硝酸,將銀幣裡的銀提純了一下。

這些西班牙銀元的含銀量並不高,也就百分之九十左右。銀幣一般都不是純銀,往往需要加入一些其它金屬,主要是為了提高硬度,以使其更加耐用。

然後他將提純之後的銀交給一個鐵匠,吩咐其將銀製作成銀線,還有一些小零件。

拿到這些銀線和零件,馬哨就可以正式展開他的發明創造了——金屬探測器。

嚴格來說,他已經發明出了金屬探測器,畢竟這玩意原理又不復雜,主要就是一個渦流效應,還是高中物理的內容,他當然可以做出來。

但問題在於,他之前發明的金屬探測器效能太差了。最開始的時候,甚至只有把金屬貼上去才能有反應。

可能是設計得不夠好,也可能是他的手工水平不行。

當然更可能是前置技術有點不夠,電池是改進之後的伏打電堆,電壓不夠穩定,指示裝置是一個小風扇,也不太直觀。

總而言之,不管他怎麼改進,金屬探測器的效能始終不甚理想。所以最終他打算把導線都換成銀線試試,看看能不能再提升一下。

畢竟銀是導電性最好的金屬,雖然相比銅也沒有強出太多,但總歸值得一試。

再過不久,他就要去加利福尼亞尋找金礦,有個金屬探測器作為輔助,哪怕是最簡陋的,效率也比用肉眼高得多。

馬哨將金屬探測器裡的導電部件全都更換成了銀質,然後重新進行實驗。

這個探測器是如此簡陋,而且有些笨重,首先是一個方方正正的木箱,裡面裝著的是伏打電堆。

木箱有個開孔,被牛皮包裹的銀質導線從中伸出,連結在把手上,把手以下是指示風扇和線圈。

線圈和把手當然也大部分被木殼保護起來,指示風扇上則扣著一個玻璃杯,以防受到外界空氣流動的影響。

對於一般人來說,裝有電池的木箱可能需要背在背上,但以馬哨的體型,拎在手裡就足夠了。

酋長大廳裡,地面上放著一些金幣。

馬哨一手拎著電池箱,一手握著把手,從遠處緩緩靠近這些金幣,同時觀察著風扇的變化。

在他的精心除錯下,風扇的轉速還算比較穩定,至少以肉眼的標準來看是這樣。

隨著金屬探測器和金幣的靠近,金幣產生的感應磁場改變了其中的電流,風扇的轉動隨之也發生變化,先是變慢,當馬哨將探測器稍稍收回,風扇的轉速又變快。

與金屬時遠時近,風扇便在快慢之間反覆橫跳。

準確度還不錯,但是探測距離依舊不遠,只能探測身前的金屬。

看來只能到這種程度了。

這時,下雨天從外面進來,隨即就看到馬哨手裡的東西,問了句:“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