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波帶著陳誠他們一路參觀。

實驗中心分為很多個熱帶、亞熱帶,寒帶,亞寒帶幾個大的區域,每個區域又根據農作物品種分為不同的種植區,每個種植區又根據該植株的生長階段分為不同的實驗田。

每個試驗田都足足有三百多平方。

可見整個實驗中心的面積有多大。

當然也足見華夏在促進農業技術發展方便給了多少投資,下了多少決心。

參觀完實驗中心後,鄭克波又領著他們去參觀了技術研發中心。

“咱們這裡面的實驗人員,最低學歷要求都是博士。每十人左右一個團隊,每個團隊都有一個農作物培育目標。”鄭克波介紹道。

“老陳,看來你也沒資格用進這個研究所了,畢竟你才是一個本科生。”王凱開玩笑道。

“這麼高階是實驗樓,我能參觀一次就很知足來了。”陳誠道。

鄭克波笑道:“小陳專家你太謙虛了。你來之前吳部長給我說過了,說是隻要你願意,你可以永遠留在研究所裡。而且所有試驗裝置任由你使用。”

陳誠笑了笑,沒有說話。

這棟實驗樓的裝置之高階,陳誠簡直越看越香,不時跟王凱他們稱讚幾句。

“咱們的實驗樓要是有這麼些試驗裝置,那該多好啊!”丁濤讚歎道。

王凱道:“想一想就得了,這麼多試驗裝置,要是運轉起來該多少電費?真要是這麼豪橫地用一個月,恐怕農大又得返貧。”

丁濤也跟著點頭。

畢竟這個實驗樓給他們的震撼太大了。

如果說國內的實驗樓都能建設得這麼先進了,那國外實驗技術的先程序度,他們不敢想象。

參觀技術中心,陳誠直接問:“現在實驗中心培育的大豆品種有哪些?”

“青豆和黃豆。”

鄭克波道:“這兩種是國內市場需求最大的,也是產量提升需求最迫切的品種。其他品種屬於小眾市場需求,我們沒有培育。”

華夏的本土大豆品種,大致有5中,主要是青豆、黃豆、黑豆、花豆、綠豆。

青豆按照子葉的顏色可以分為青皮青仁大豆和綠皮黃仁大豆,距今已有五千年的栽培歷史,如今在華夏被廣泛種植,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青豆富含蛋白質和纖維,有利於人體健康。

黃豆是大豆中廣泛種植的品種,其種皮較薄,質地堅硬,有微微的豆腥氣,經常被用來製作各種豆製品、釀造醬油等,並且還能磨成豆渣或粗粉,用作禽畜飼料。

黑豆外形呈腎形或者圓形,表面有光澤,種皮薄脆,種仁為黃白色,蛋白質含量為36%,脂肪含量16%。華夏的黑豆資源豐富,品種多樣,在各地都有栽培。

花豆又被稱為腎豆,其外形如同人體的腎臟,全身佈滿了紅色的花紋,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其最特別之處是豆粒非常的大,新鮮豆子百粒重量可以達到400500克。

綠豆別名青小豆,原產於印度、緬甸,如今在東亞各國普遍種植,在非洲、歐洲也有少量栽種,其種子和莖可以用來食用,能製作成各種美食,例如綠豆酒、綠豆糕、綠豆沙等。

陳誠研究的大豆,其實就是黃豆。剛好研究所的實驗中心有正在培育中的植株。

鄭克波將陳誠帶到黃豆培育區域。

這一片總共有三個實驗田,培育的都是華夏獨有的闊葉黃豆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