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3章 全氣候農業研究所2(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誠目前模擬用的大豆品種,是上次漢西省的秋大豆。
漢西省秋大豆品種的根系不算太發達,甚至對比某些品種來說,還有點偏弱。
因為秋大豆最後會遇到氣溫降低,土壤溫度更低的情況下,根系越發達的植株更容易出現爛根等現象。
陳誠將漢西省秋大豆品種直接放進超級計算機裡,開始迭代模擬。
他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設定嚴苛的土壤環境,讓大豆植株在乾旱缺水和營養物質貧乏的條件下,不斷迭代,以求能夠獲得根系發達的後代。
果然,超級計算機在迭代了13代以後,根系明顯比初始代發達了許多,約莫有50%以上的根系面積增量。
然後陳誠在用基因組合,把根系發達的基因篩選出來,植入了初始代中,保留住它的產量等優勢基因。
如此下來,在新一代的模擬中,在不增加根瘤菌共生量的情況下,實現了產量增加18%的效果。
陳誠還算比較滿意。
當然,不是根系面積增長了50%,產量就一定會增加50%以上。裡面還有發育過程中的損耗。
而且在其他基因沒有變的情況下,並不是根系越發達,產量越高。
這18%的產量增量,只是發達的根系把它所有的產能逼了出來。
後續還要繼續提供產量,只能在根瘤菌和大豆品種基因上想辦法。
比如讓大豆的豆莢變得更大,更長。
當然,大豆結莢的差異也和其品種和習性有關係。
大豆的結莢習性,根據開花次序、開花時間、花莢分佈、著生狀態等特性特徵,大豆植株的結莢習性分為無限結莢習性、有限結莢習性和亞有限結莢習性3種型別。
無限結莢習性品種的花簇軸很短,主莖和分枝的頂端無明顯的花簇,在開花結莢後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還可以產生新的花簇。
始花後,莖繼續伸長,葉繼續產生。若遇適宜的環境條件,莖可以生長很高,結莢分散,一般每節著生5個莢,多數莢在植株中下部,頂端只有2個小莢,甚至沒有莢,英內豆粒較小。
但缺點是開花次序由下向上,由內向外,始花期早,花期較長。節間長,植株高,容易徒長倒伏。
有限結英的品種花簇軸長,在開花後不久主莖和分枝頂端出現1個大花簇,而後就不再繼續向上生長。豆莢多分佈於植株中上部。開花次序是由中上部開始,逐漸向上下兩端。
始花期較晚,花期較短,不同年份產量變化較大,穩產性較小。如開花期間外界條件適宜,則花多、莢多、產量較高,反之,則產量降低。
這種型別的品種主莖和分枝都很粗壯,株型緊湊,直立抗倒。頂端葉片肥大,光合葉面積大。
亞有限結英這種型別介於無限結莢習性和有限結莢習性之間而偏於無限結莢習性。
它的植株較高大,主莖較發達,分枝性較差。開花次序由下而上,主莖結莢較多。
具有這種結莢習性的大豆,在雨多、肥足、密植的條件下栽培,會表現出無限結莢習性的特徵;在水肥適宜,稀植的條件下栽培,又會表現出近似有限結莢習性的特徵。
漢西省秋大豆的品種是有限結莢,種植期間田間管理得好,精心照料的情況下產量還是挺可觀的。
就是人力物力投入比較大。
陳誠本來還想繼續研究,但想到吳彬說的全氣候農業研究所裡可能會有品種更優良的大豆,於是撥通了當時留的工作人員的電話。
在得到肯定答覆後,陳誠當即決定動身,去全氣候農業研究所裡參觀參觀。
順道他也把丁濤和王凱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