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一看大豆的3D虛擬影象,整個根系的變化肉眼可見,有些側根的主要分支,都比得上主根的粗細了。

陳誠連忙將根瘤菌植入進去,然後觀看模擬過程。

果然,這次根瘤菌能夠停留在側根上,並且形成根瘤。

陳誠發現,大豆側根不像主根那樣會扎入土壤很深,反而是在土壤表層之下幾厘米的位置,更適合根瘤菌繁殖發育。

模擬出來的結果顯示,根瘤菌的固氮功能提升了241%!

這麼變態的固氮效果,導致的就是整個大豆植株由於營養過剩而出現瘋長的情況。

反倒是最後的大豆產量只增加了78%。

陳誠對這個效果不是很滿意。

原因是這個增量只是單株大豆增量,但由於側根面積的成倍增長,現在大豆的單位面積種植數量也成倍下降。

也就是因為側根增大,原來每畝能種植2000株大豆,現在只能種植1000株了。

這樣一來,大豆78%的產量增加並不算優秀,反而有些虧。

陳誠算了算,約莫大豆的增產至少要達到100%以上,才算是達到平衡。

現在的大豆植株根莖更粗壯,枝葉更茂盛,但大部分營養都用在和生長上,而沒有聚集到大豆果實裡面。

下一步就是要抑制植株生長,而促進營養物質在大豆果實的積累。

當陳誠正要開始實驗時,電話響了。

“為,小陳專家,我是吳彬。”

“吳部長?”陳誠詫異他為什麼會給自己打電話。

“小陳,我們已經查清楚了。商務部今天給我來電話,說是他們透過各種途徑,把國際大豆價格變化的事情查清楚了。”

“到底是什麼情況?”

“因為醜國一個科學家研發了大豆燃油技術,已經透過驗證實驗,估計這個技術很快就會推向市場。”

“大豆燃油技術?”陳誠問。

“是的。將大豆榨油作為燃料動力,這方面一直都有人在進行研究,目前主流的是大豆油分解技術和大豆油混合技術。”

大豆油分解技術是利用催化劑,將高分子大豆油裂解成為小分子烴類,滿足完全燃燒。

《劍來》

混合燃料則是將大豆油與其他易燃燃料混合,以實現充分燃燒的可能性。

因為這種技術的複雜性,所以在國內外仍然處於研究階段。

但大豆油作為燃料這一項技術,許多人對其充滿了希望。

畢竟大豆屬於可再生資源,比越用越少的化石燃料更具有未來性。

“既然有了這項技術,四大糧商不應該促進全球廣泛種植大豆嗎?畢竟大豆產量越多,他們手裡可交易的大豆才越多。”陳誠問。

“不,他們這次不是想要賺大豆的錢,而是想要賺石油的錢。”

吳彬道:“不管這項大豆燃油技術是真是假,現在在醜國市場上已經引起了連鎖反應。好多石油商都放慢了石油儲備的進度,頗有觀察的意味。

而他們就是要利用手裡的大豆庫存,來透過各種價格漲跌來反向操作石油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