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在超級計算機裡,對華夏的幾大沙漠地區進行了深入調研後,發現其實大部分沙漠地區在地下1m2m左右會有普通地區地下10的水含量。

也就是沙漠並不是缺水的,只是埋的有點深。

他當即決定先把沙漠西瓜的根系改造得發達一點。

當他把手提電腦裡面布里達給他的沙漠西瓜的資訊傳輸進系統後,系統很快給出了一個3D虛擬模型。

“分析它的優劣勢性狀。”陳誠道。

【沙漠8號西瓜品種,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耐貧瘠、耐鹽鹼,而且抗性很好,高抗枯萎病、蔓割病,成熟單顆重量在1020斤】

陳誠翻看資料,發現這個品種的西瓜,瓜型很大。而且資料上心思口感表現突出,肉質脆甜,含糖度高。

下掛中心含糖13度左右,梯度小,即便是西瓜邊緣部位,都是甜的。

這個品種的西瓜雖然瓜皮也比較薄,但韌性強,耐貯運。

可以說算得上是優勢基因很突出的一個西瓜品種了。

陳誠在仔細檢視了這個西瓜品種的根系後發現,它的根系算是比較發達的了。

這個西瓜根系的分佈既深且廣,主根深度可達1m以上,在主根周圍水平半徑分佈可達&n。

西瓜是三級根系植物,也就是根系由主根、側根、根毛組成,主要分佈在20~40cm耕作土層內。一般在主根及側根上分生4~5級側根,根毛主要著生在主根及側跟上,一級根主要分佈在主根近土表20cm處,與主根成40°角,主要跟群分佈在30~40cm耕作層土壤。

&n只是理想狀態,一般情況下都在50cm左右。

陳誠的目標是改良它的根系,讓其主根能扎得更深。

他透過超級計算機很快就模擬出來了根系較為發達的西瓜品種。

但是在用根瘤菌誘導西瓜根部,讓其與之共生的實驗上卻失敗了。

根瘤菌根本不能入侵到西瓜的根部上。

陳誠皺了皺眉,再次點開了超級計算機,檢視起相關的文獻來。

原來,這和大豆等豆科植物的基因表達有關。

在豆科植物進化過程中,豆科植物幹細胞關鍵基因SCR在皮層細胞表達,另一個幹細胞關鍵轉錄因子SHR在維管束表達後移動到皮層細胞,這樣豆科植物的皮層細胞獲得了SHRSCR幹細胞分子模組。

該幹細胞分子模組賦予豆科植物皮層細胞分裂能力,使豆科植物的皮層與非豆科植物不同。該幹細胞分子模組能夠被根瘤菌的訊號啟用,誘導豆科植物苜蓿的皮層分裂,形成根瘤。

而陳誠翻看了其他種類的植物,它們的根部表皮細胞根本就沒有SHRSCR分子模組的基因表達。

也就是說,土壤中的根瘤菌都嘗試過入侵任何植物的根莖細胞,但只有豆科植物的根細胞才能破裂開,讓根瘤菌進入,並形成根瘤。

透過檢視西瓜的根莖細胞,陳誠發現西瓜這個種類的根莖,木質化比較早,也就是根莖更硬,根瘤菌根本鑽不進去。

“那就只有嘗試將西瓜的根細胞含有SHRSCR分子模組基因表達。”

陳誠想著,運用基因組合,將SHRSCR分子模組加入了西瓜的根細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