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3章 沙漠土壤改良(第1/2頁)
章節報錯
“經濟作物?”布里達疑惑地低聲自問。
“對,我覺得你們的最主要問題是改良沙漠土壤這段時間內的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陳誠道:“如果改良沙漠的同時,這些沙生植物能夠為你們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是不是壓力就沒有這麼大了?”
“對啊!”布里達一拍大腿,興奮地看向陳誠。
“小陳,還是你腦袋轉得快。”曾老感慨道。
陳誠轉頭問布里達:“這幾種沙漠植物中,哪些能作為經濟作物?”
“嗯...沙棗,算嗎?”
布里達不是特別確定。
沙棗雖然長得外表有點像棗子,但並不是棗。
沙棗俗稱沙棘,多年生灌木味酸澀,用於醫藥,蒙藥中的重要材料,個小、核大、營養豐富,色澤黃色為主,果形大多圓扁。
一般野生的沙棗味道並不好吃,本地農民也只是將其作為飼料。它的葉和果是羊的優質飼料,羊四季都喜歡吃。
羊食沙棗果實後不僅增膘肥壯,還能提高母羊發情和公羊配種率,有利繁殖。
在西北冬季風暴天氣,沙棗林則是羊群避災保畜的場所。也可飼餵豬及其他牲畜,對豬的育肥增膘,產仔催奶均有良好促進作用。
從沙棗營養成分看,其葉和果實均含有牲畜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沙棗除飼用外,還是很好的造林、綠化、薪炭,防風、固沙樹種。沙棗粉,還可釀酒、釀醋、制醬油、果醬等,糟粕仍可飼用。
沙棗花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含芳香油,可提取香精、香料。樹液可提製沙棗膠,為阿拉伯膠的代用品。
也就是沙漠地區的農民,大多把沙棗當做一種類似玉米一樣用來餵養牲畜的作物。
其經濟價值並不是很高。
布里達道:“我們在沙漠裡種植的都是野生沙棗,因為這種品種的耐乾旱性更強,但與此同時,它的果實口感度很差,只能用來餵養牲口。
現在市面上種植用來給人吃的沙棗,是經過人工培育過的品種,口感好,但產量低,而且是有人工灌既的。”
他這麼一解釋,陳誠差不多明白了。
不過他認為只要有了人工改造後口感較好的品種,那他就能很快透過基因來實現對野生沙棗的改進。
“還有沒有其他可以在沙漠中種植的經濟作物?”陳誠問,
布里達想了想,道:“沒有了,像枸杞這種比較有價值的經濟作物,雖然耐乾旱,但耐高低溫都不行,沙漠裡一年四季溫差很大,所以很難存活。”
陳誠問:“你們沙漠裡種植的西瓜,要什麼土壤條件才能夠種植?”
布里達道:“一般要在沙漠土壤改良之後,讓土壤達到一定的保水能力和微生物繁殖能力,才能種植西瓜。
沙漠土壤表面的砂石不利於水份保持,但西瓜發育階段又需要大量灌既,所以只能等土壤改良後,土壤黏度提升,同時裡面微生物含量足夠分解形成更多養分後,才適合種植西瓜。
小陳專家,你不知道咱們沙漠上要灌既一次土地,得花多少人力物力的代價。”
陳誠點了點頭,然後問:“除此之外還有沒有什麼要求?”
布里達搖了搖頭:“只要土壤適宜,沙漠氣候很適宜西瓜生長。”
雖然全球最大的西瓜產量是在華夏,但西瓜其實是來源於非洲。從西瓜的原產地看來,西瓜確實是一種喜歡高溫乾燥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