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講臺下的專家們一個個都站了起來,高舉並揮舞著手,向陳誠提問。

到現在,他們才徹底放下了作為專家的架子。

曾老笑了笑。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差不多二十幾個專家,每一個都提出了他們目前正在研究的方向和遇到的技術難題。

陳誠一邊聽一邊記,還要抽空問一問他覺得沒有理解清楚的地方。

最後,眼看要到中午吃飯時間了,曾老才站起來打斷眾人爭相提問的熱情。

“各位專家,咱們停一停!”

曾老嘴上說著,但臉上洋溢著明顯的笑容。

“你們把自己遇到的技術困難,包括目前技術進展,技術方向等等,都做成一個詳細材料,到時候統一發到我辦公室,由我們轉發給陳誠。”

“好!”臺下的專家們一起鼓掌。

“曾老,那誰先誰後呢?”有人高聲問。

“什麼意思?”曾老疑惑道。

“咱們這恐怕不下四五十個技術難題需要解決,陳誠專家哪裡忙得過來。他就算是一家一家地走訪,恐怕也要一年時間。到底先解決哪家的問題呢?”那人解釋道。

曾老笑道:“怎麼的?還要給你們弄個搖號的系統?”

臺下一陣鬨笑。

“誰的問題最急迫,解決後能最快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就先解決誰的問題。

至於你們有些問的朝天椒辣度提升的技術,我看就排在最後面吧。”

臺下又是一陣鬨笑。

曾老壓壓手,道:“各位,小陳不是機器人,我看他每天都挺累的。咱們華夏農業技術發展,也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撐得起來的。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這之前,咱們各個農業研究所,都是各搞各的,很少有交流合作,好像參加技術交流就會被別人偷去了似的。這叫閉門造車!”

他頓了頓,道:“醜國、嘔州的農業技術領先我們多少年,大家應該都清楚。要打破技術壟斷,實現我們華夏完全的糧食安全,糧食自給自足,我們還任重道遠。

所以,我老頭子今天在這裡說一句,希望咱們所有人別捂著自己那點東西,要團結。團結就是力量!”

等他說完,陳誠率先鼓掌,臺下的其他專家們也邊點頭,邊鼓掌。

到曾老目前這個階段,他看問題已經超脫了弄一項技術內容,而是在為華夏的農業技術未來而操心。

大家也理解了為什麼曾老會親自致電全國各省的農業技術研究所,邀請他們派主要技術骨幹參會。

普通研究人員跟曾老的眼界層次差異太大。

“所以,我的意思是,你們首先要放開自己心胸,跟同行的專家實現技術共享,共同研究。而小陳只是作為一個‘救火隊員’,來幫助你們解決最困難的技術難題。”曾老道。

陳誠道:“我只是一個學生,我的能力也還是有短板,只能說跟大家一起研究。”

曾老開玩笑道:“小陳,你就別謙虛了。就你的技術水平,我看評院士都夠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