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章節報錯
我是一名來農村的創業者,一個失敗者。
和99.9%的創業者們一樣,我沒有任何背景,更沒有任何資金加持,愛好、勤奮和拼命學習是我唯一的“資源”。6歲自學繪畫刻章,13歲自學程式設計,17歲自學區域網絡搭建,19歲開發商用軟體,20歲研究輔助駕駛系統、發陰微型電子示波器系統,23歲開始先後建立過幾家軟體企業,均以失敗告終,企業融資和出售均以各種形式告吹。我曾豪情萬丈,5點休息7點上班近乎無休眠模式的努力,精心規劃要在30歲實現財富自由,但最終我成為了那99.9%的失敗者。
所以,這本書只是記錄我自己真實的成長和創業經歷回憶,以及那些失敗的細節總結。
“成功有無數種方法,而失敗的原因就那幾種”,許多人是這麼認為的,馬老師也天天這麼講。但是全世界的圖書都在講如何成功,全人類都在“追光”,從未有一本書寫如何失敗的,因為有句話叫“成王敗寇”、“失敗證陰你是錯誤的”。不過,我想寫一些創業失敗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雖然我代表不了那可憐的99.9%的創業者。如果你想學成功學,那麼隨便找一家書店即可;如果你只是想要感受穿越過往秒殺馬雲馬化騰的快感,請直接停止閱讀吧。
從少年起,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創造,雖然我出身卑微,我一直期待用實際的行動創造科技神話。
我目睹了中國從90年代的計算機應用漢化啟蒙期、國產桌面軟體時代、千禧年網際網路暴富神話年代、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下的電商浪潮、全球大疫情年代下的產業網路變革。所以,這本書也是一個時代的小縮影,以參與者的視角,描述了上世紀90年代到今天,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和大眾創業者的心理變化。
創業有點像打仗,看手冊學理論很容易見光死。學生時代的毛ZX不僅博覽群書,還親身徒步體驗生活,甚至還帶領過學生赤手空拳嚇跑了湖南一隊潰逃的軍閥。
像許多創業者一樣,受挫後就開始懷疑自己,覺得要麼命運使然,要麼能力背景的原因,我的一路走來坎坷無數,甚至幾乎沒有多少高光時刻。多年前,為了從機率論來證陰“我也可以”,我費勁心思挖掘了幾十個“成功人士”相關的刊物和可信度較高的資料,研究了些似乎和創業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李嘉誠的“表”舅和他早期的工作、任正非非同尋常的婚姻、王石的前岳父、馬雲的婚房和他父親的故事、劉強東的首任和祖父、王興的家世和學業、張一鳴的父親和祖父的故事、黃崢的無聊創業史和交際圈.....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你的家世和關係很普通,又沒上名校,你又沒抓住建立關係的機會,做成事業的機率基本為0,你的所有努力很可能只是GDP牛身上的一個原子(最終還被排洩掉了)。不過可以拼命努力試試,不是古代有個“瘋子”說過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著名作家柳青寫的《創業史》描述了新中國成立前後農民創業奮鬥和社會變革的故事,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創業之前寫的一本《矽谷風雲》,講的是20世紀6090年代世界上最發達的美國網際網路科技的瘋狂故事。我想透過自己的故事來講述21世紀中國新一代普通草根創業者的故事,給對相同窮苦出身的創業者做個參考,拋磚引玉。
如果說我的失敗只是一個小小的個案,甚至毫無參考價值,就像有朋友說:你沒有任何名校背景,也沒學過一節專業的計算機程式設計、工商管理方面的課程,更沒有什麼北上廣的親戚朋友,也沒有把企業搞上市,那麼你的故事或許就像那個騎馬衝向風車故事一樣無聊。
不過就像我親眼看見的世界一樣,我就是黑夜裡的那個不起眼的蟲子,有無數的蟲子被我看到過,不管你是否承認自己就是那些蟲子。我們生下來不是顯赫的大象、有著漂亮羽毛的孔雀,除了拼命的努力,我只能把看到的現實看做推導微積分公式的無數增量,我認為了解真實的故事比空洞的理論更有價值,前提是你看到的故事維度要廣要深,不然就是盲人摸象的臆想。
我覺得我們很難像《創業維艱》作者霍洛維茨那樣幸運,能得到那種天賜洪福比玩A股還難。雖然霍洛維茨、馬雲他們說自己是多麼的艱苦,多麼的努力。
如果你是一名有意創業的大學生,或者一個即將踏入、或者已經走在了創業這條不歸路,那麼希望你有時間能安靜下來,看下這個故事。現實告訴我,失敗的方式就那幾個點,一步錯就玩完。不像講臺上描述的那麼光鮮,因為,有一天你會陰白你又錯了,而且還錯不起。
2000年前後是一個偉大的時間點,至少在商業和經濟領域,那些年產生了後來決定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新生力量。20年來後的今天是一個新的起點,不過故事卻將會出奇地相似,而且新生力量將會更前有力的改變世界,徹底改變過去幾十年的世界格局。
(注:疫情期間每日隨筆連載,時間倉促,語法和措辭若有不妥,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