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狼是在確認斯蒂芬卡尼的大軍已經遠去之後才動手的。

為了隱秘的靠近新本特堡,血狼帶領著一千名騎兵特意從南邊繞了一大圈,這也是為什麼連白石城的哨騎都聯絡不上他的原因。

等到昨天夜裡才連夜疾馳趕到新本特堡,藏在這個爛尾工程裡,為了避免走漏風聲,所有在新本特堡的走私商人全都倒了大黴,在此終結了他們註定要橫死的職業生涯。

至於白天的時候,小橋上那一出談判鬧劇,不過都是兩方演員的本色出演,劇本漏洞百出,演技略顯浮誇,但是觀眾都很滿意!

……

隨著血狼率先動手,身後的修洛特爾談判官員們都從大衣下掣出火槍,朝著前方勐地摟火。

不消片刻,便踏上了阿肯色河北面的土地。

緊接著,從南邊的城堡裡面,衝出大股大股的騎軍衝向本特堡,蹄聲如雷,碾碎了平靜的阿肯色河。

不消片刻,最前方的威廉堡率先燃起了大火。

隨即查爾斯堡和蘭徹堡也不約而同地燃燒了起來。

修洛特爾軍團並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美軍夜戰的能力幾近於零。尤其是在斯蒂芬卡尼帶走了本特堡將近8成的軍隊之後,剩下的美軍寧願在絕望中自殺,也不願從牆根後面站出來與黑暗中看起來茫茫多的敵人對射。

兩個小時之後,戰鬥便結束了。

曾經大名鼎鼎的本特堡,就此成為了白地。血狼還叮囑小安德烈,務必在天亮之後,連南岸的新本特堡都要拆掉,片磚不留!

如此一來,斯蒂芬卡尼帶走的那一支遠征軍,就真正的成為了一支孤軍,離他們最近的補給地,都有三百公里之遙——這還是東部真的有援軍前來的情況下!

“追!”

在做了短暫休息之後,血狼帶著他的1000名騎軍向著西面駛去,目標正是斯蒂芬卡尼帶走的那一支打算奇襲白石城的12000名美軍。

……

人常說,兵上一萬,無邊無沿。

斯蒂芬卡尼的麾下有12000名士兵,這絕對是他軍旅生涯最輝煌的時刻。

他是從1812年美利堅聯邦第二次獨立戰爭中崛起的將領,在昆斯頓高地一戰中,美軍一敗塗地,連指揮官斯蒂文範倫斯勒准將都被加拿大人給殺死了。

唯一的亮點,便是斯蒂芬卡尼率領著他的連隊,在一個懸崖上抵禦了英軍的反覆進攻。這在戰後成為了他‘能征善戰’的左證,並以此被提拔為上尉。

北美的第二次獨立戰爭,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加拿大軍隊一把火燒了白宮,看起來美國是個受害者。

然而真實的一面卻很少有人提及,這其實是一場美利堅對加拿大的侵略行動,對手主要是英國人,但是目標卻是加拿大。

只不過美國人這一次玩脫了,侵略戰爭打成了衛國戰爭。

在美利堅衛國戰爭後的40多年時間裡,斯蒂芬卡尼並沒有太過亮眼的表現,剿滅印第安人的行動他也屢次參與,不過乏善可陳。

但是40年是一個漫長的歲月,足以讓一個不怎麼犯錯的上尉按部就班地成長為一名上校了。

在美墨戰爭開始的前夕,戰爭部開始尋找遠征軍的最佳人選,斯蒂芬卡尼一開始並不是第一選擇。

但是在軍隊裡忙忙碌碌了很多年的斯蒂芬卡尼,在自己年逾古稀的時候終於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次正確的選擇,他公開支援發動墨西哥戰爭,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民主黨人!

於是,正急於尋找軍方支援的波爾克總統,火速將他提拔為準將,任命他為遠征軍指揮官,並肩負著讓弗裡蒙特體面的秘密使命。

斯蒂芬卡尼老樹發新芽,格外珍惜這一次機會。

正所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斯蒂芬卡尼無論如何,也不會容許自己的軍旅生涯,結束在漫長的等待援軍的過程中。

這是為什麼,當他得知援軍無法到來的時候,比所有人都要悲傷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沒有援軍,他也要獨力西進,完成傾覆印第安人大業的原因。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