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莫戰區80平方公里,在印第安人參謀部的預桉中,考慮到冗餘因素,擴充套件到了100平方公里的總面積。

它劃分成了總共500個覆蓋目標,併為這500個覆蓋目標事先分別除錯好了射擊諸元,油印之後下發到了每個炮手的手上。

理論上,在阿拉莫戰區80平方公里的範圍之內,只要確定好了覆蓋目標,印第安人的炮彈可以在2分鐘之內完成第一輪投射。

不同於當前流行的將所有大炮儘可能地集中在一起的作戰方式,十五美元將手上的60門大炮分散在了6個不同的方位上。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在需要反覆爭奪的塹壕戰中,不要弄得一次意外就全軍覆沒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儘可能的覆蓋更大的面積。

分散的6個不同方位之間,也同時儘量照顧到了重點區域,尤其是那些特意放出來的狹長平坦地段。戰爭一旦開始,再優秀的將領也無法做到對手下計程車兵如臂使指,到了這個時候,士兵們自然而然地便會向敵方的火力薄弱地區移動——但這其實是個陷阱。

大炮是分散的,但是炮火可以是集中的。

射擊指令由特殊的訊號彈來完成。

白石城科學院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並沒有拿出什麼了不起的成果,斑鳩重點關照的化學炸藥還沒有影子,發電機還是一堆爛線圈,機槍更是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但是巫術學院透過往彈藥包裡新增鎂粉、磷粉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材料,倒是發明了五顏六色的訊號彈出來。

這個小小的魔改,為戰術指揮提供了新型的工具,解決了‘通訊基本靠吼,的問題。

……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總是交替上升,螺旋狀互相促進的。

放在軍事領域,先進的武器和先進的作戰方式也同樣如此。

有時候是因為先進武器的出現,從而導致了作戰方式的改進;但有的時候,也是由於先進的作戰方式,從而引起了對新型武器的需求。

不得不說,美利堅聯邦軍隊的武器的確很先進,資源也很充足,但是其作戰方式卻是相對落後的,還處於照搬歐洲現成桉例的階段。

普魯士已經將《戰爭論》列為軍官必讀教材了,西點軍校還在研究30年前的拿破崙。

這大概便是聯邦軍隊唯一的弱點——可是除非站在上帝視角,誰又會認為這是個弱點呢?

恰如另一個時空中的兩百年後,高麗半島上,列裝了飛機、坦克、大炮、甚至原子彈的美軍,即便是沒有掌握大兵團包抄合圍的戰術,當時誰又會覺得這是個弱點呢?

只要生產力足夠強大,就可以解決任何生產關係的問題。

……

時間一點一滴地在過去。

血肉磨盤的開關也即將由十五美元親自開啟。

炮手們手中那厚達500頁的‘阿拉莫戰區射擊諸元手冊,也漸漸地快要失去了意義。….

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結果。

嘔心瀝血製作的100套預桉,當這一場仗打完之後,也許只能用到其中的1套。

但那被拋棄的99套,誰又能說沒有意義呢?

……

「加油,塔法裡!」

玻璃對塔法裡做了一個鼓勵的手勢,然後便打算先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