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自主可控才是未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尤其是晶片自主製造技術。你們也都是專家了,也知道咱們國家的晶片製造水平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
咱們在晶片製造上的四大核心裝備,這會已經全面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就算咱們真的能設計出完全自主可控的架構和指令集。那麼其它核心裝備如光刻機、離子注入裝置也都是問題。硬體問題代差嚴重,只怕不好解決。”
魏昊光也是點了點頭,道:“這也確實是一個問題。如果光有好的思路,最後不能形成產品,那麼再好的設想又有什麼用呢?”
蘇翰見兩人都看向了自己,笑了笑道:“其實我們的光刻機技術,眼下是落後於發達國家,這也是客觀事實。更何況現在學術界還有一種:造不如買,買不租的說法。說是什麼技術產業鏈,應該國際化和全球化,大包大攬是舊思想云云。
其實邏輯上是對的。
但邏輯對不代表能走的通。
所謂的國際化,在我看來就是國際說話、聊天、瞎侃、互相吹牛逼也就那麼一說而已,誰信誰傻。
國際上那些技術型的國家,剛剛說過的話,馬上就翻臉的事情,難道只發生過一次兩次嗎?
其實說到所謂晶片領域的國際產業鏈,表面上看是國際產業鏈,但實際上是貌合神離,根本就不是鐵板一塊。
米聯邦前些年在米聯邦長島國半導體保障協議中,逼迫長島國開放半導體智慧財產權和相關專利權。
這不是國際產業鏈真是嘴臉的一個縮影嗎?
這條約明顯帶有壓迫和羞辱的性質。
長島國最後不也簽了嗎。
為什麼米聯邦能做到?
還是因為長島國表面風光的光刻機產業,用的大部分都是發達國家技術,說白了是國際聯盟的專利,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米聯邦。
光刻機的系統配件就包括光源系統,工作臺系統、前道、後道、氣體、光膠、模板、精加工零部件、光學元件、控制軟體、動態感應等等關鍵零部件……長島國根本無法獨立生產,所以長島國的光刻機,實際上是萬國造的堆積品。
長島國用米聯邦的技術生產出的光刻機,最後想搞產能壟斷,賺大錢。
那怎麼可能。
別的不說,光是協議中長島國的半導體售價,需要米聯邦核算這一點,長島國的半導體產業就永遠無法翻身。
長島國也知道這一點,但他們不敢反抗。
因為米聯邦完全可使用智慧財產權壁壘,勒令長島國,不準再生產使用米聯邦技術的光刻機和製造產品,否則就不能在國際上銷售。
如果長島國反抗,他們國家的整個半導體產業,立馬就會崩潰,半導體一崩,長島國賴以為生的電子產業鏈,不是都要崩潰嗎。
長島國必須答應,因為不答應不行,技術是人家的,讓不讓你用,是人家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