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昊光拿起了檔案看了看,越看越是眉頭緊鎖……過了一會道:“蘇翰!你這個發展計劃寫的……有點太脫離主流環境了吧!上面的很多功能,有點不切實際。尤其是是你計劃完全脫離複雜指令集,構建一個獨立的精簡指令集晶片體系。這會有市場嗎?”

“絕對有市場。其實計算晶片小型化,整合化,已經成了一種趨勢。

我認為未來的CPU領域終將會形成兩強分治的局面。

第一種就基於X86為代表的複雜指令集。

第二種就基於精簡指令集的設計出來的微小型晶片。

複雜指令集的晶片幾乎不用考慮功耗的成本的問題。因為臺式計算機本來就可以穩定供電,自然無須考慮供電問題。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我認為CPU在移動端的使用量會出現井噴。好像現在行動電話,這會也算不得什麼稀罕物了。米聯邦現在甚至出現了新型行動電話,可以傳遞更多的數字資訊,那麼隨著時代的發展,移動端傳遞的資訊量只會越來越大。

當移動端變得更加方便快捷,甚至全世界人手一臺行動電話的時候,移動端晶片需求量終將會超越桌面端,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晶片發展領域。

那麼我們就要考慮一個長久的發展計劃。

有一點必須要承認,咱們現在要想發力在複雜指令集上趕超米聯邦,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了,而且也沒有必要。但在還沒有發展起來的移動端晶片設計領域引領全世界還是有可能的。也就是所謂彎道超車。

在我看來未來的精簡指令集晶片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一是低功耗。因為移動端需要經常斷電通電。如果穩定供電,肯定耗電量大,那麼也就是雞肋產品了。所以晶片必須省電,譬如說可以動態調整電壓什麼的,降低功耗,降低熱量。

二是多核心,大快取。晶片整合的核心多了,多工的執行處理能力也就強,cpu的佔用率也就低。不用頻繁調整電壓,功耗也就少,發熱量也低。快取大了,時間效率高,不用浪費效率碎片化運算,自然也就更省電了。

三雲端計算。這是我提出的一種計算概念。只要晶片設計得當就可以把分散式的計算量,連線到一起平行計算。這樣的單獨的計算量不在各自為戰,還能化零為整。到時候不但降低了計算成本,還可以協同部署,動態調整,我覺得應該有很強的應用前景。前提是在網路技術可以加速進步的情況下。現在起碼小範圍的雲端計算,還是能夠完成的。

四是延展性。對於這一條我有兩個思路,想要提高延展性就必須模組化。如果咱們要是打造一個封閉指令集,短時間內還可以。但時間長了,隨著版本的迭代增加,構架肯定會變得冗繁複雜,相容性差,到時候會自我增加門檻,不適合大面積的推廣。

但如果打造一個相對開源的模組化架構,只收取少量的授權費,客戶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訂製晶片,以適配多種指令集,這樣門檻會更低一些,更利於推廣。

當然,也可以完全不收取任何的專利費用,完全開源。打造了一個國際平臺。

這樣的話更容易快速佔領市場,只是後期收益有限。但可以考慮建立一家指令集晶片設計公司,如果不交授權費就要交設計圖紙,然後公司以技術支援或者出售圖紙為利潤出發點,也可以進一步的增加利潤。

如果不已賺錢為第一目標,而是以國家安全,技術安全,軟硬體生態,技術可控,以及國際化為目標的話。開源也是可以的。”

魏昊光聞言是深呼吸了一下,不得不說,蘇翰的說法幫他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的大門,沒想到對方居然想的這麼多,還想的這麼遠,讓他也是不服不行。

關鍵是蘇翰的建議讓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Risc設計思路可以繼續迭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