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意奧兩國在拿出大量利益拉攏保加利亞時候,英法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只不過它們選擇的目標並非保加利亞而已。

在希臘首都雅典的首相府內,英法兩位大使正在與首相韋尼澤洛斯交談著。

說起來,這位韋尼澤洛斯首相可是風雲人物,其出生在克里特島。其父親是克里特島的革命者,被土耳其人放逐到錫洛島。

韋尼澤洛斯從兩歲就與家人一起在那裡生活,後來其在雅典讀大學,並且還是學生領袖。在獲得法學學位後,他回到克里特島,做過律師、記者。

當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之後,義大利在當地扶持了克里特共和國之後,這位還欣然加入成為了一名議員。不過很快韋尼澤洛斯就發現,義大利人在克里特勢力太深了,時時刻刻影響著共和國的局勢。

這讓韋尼澤洛斯憤憤不平,隨後他組織反抗軍試圖推翻這個像是傀儡一般的共和政府,但是失敗了,被克里特警察連人帶武器一起抓獲。

不過鑑於韋尼澤洛斯在克里特威望很高(畢竟錢革命領袖之子),克里特政府將其流放,不得特赦不能返回克里特共和國。

隨後韋尼澤洛斯前往希臘,與由青年軍官組成軍人協會交往從密。後來軍人協會在希臘發動了革命,並且邀請韋尼澤洛斯擔任領導。在韋尼澤洛斯的敦促下,軍人協會和喬治國王修改了憲法。1908年8月舉行的大選中,維尼澤洛斯當選為議會議員,10月成為希臘總理。

而成為總理之後,韋尼澤洛斯繼續鞏固與塞爾維亞的秘密同盟,後來更是在戰爭爆發前將羅馬尼亞拉了進來。於是乎,在這位首相的精彩外交下,保加利亞的命運就這樣被三國決定了。

隨後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在這位首相的帶領下,希臘獲得了南馬其頓以及愛琴海東側的諸多島嶼,讓希臘的實力又更近了一步。

另外多說一句,這位韋尼澤洛斯首相是一位親英法派,在戰爭爆發之後,他就呼籲希臘應該加入協約國。不過由於希臘新國王康斯坦丁一世和德國皇室有姻親關係,同情同盟國家,拒絕了他的建議。

這下好了,希臘這邊國王親德,首相親英,讓希臘人的外交變得不可琢磨。

不過這個不可琢磨要打問號,因為其親英的傳統並未丟失,所以倫敦認為,希臘有著濃厚的親英傳統,雖然其國王親德,但是掌握大部分權利的首相可是親英,所以希臘是屬於非常容易拉到協約國這邊國家。

“韋尼澤洛斯首相,只要貴國加入我們協約陣營,那麼在戰勝同盟國之後,南部阿爾巴尼亞地區、塞普勒斯島、意屬十二群都可以歸貴國所有。另外貴國還可以兼併克里特共和國,相信克里特島上的希臘人正熱情的期盼著與希臘合併。”

英國大使維爾加斯先生,正在賣力的向韋尼澤洛斯首相說出協約國開出的條件。

公正的說,英國大使口中的條件,對希臘而言簡直太好了。

雖然英國大使的條件讓韋尼澤洛斯首相非常心動,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首相,他當然知道這個選擇的重要性。更別說目前協約國陣營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並不算上佳。

“感謝貴國對我國的看中,雖然我國也願意加入這場懲罰挑起這場戰爭的同盟陣營,但是目前我國並沒有準備好,很抱歉這讓貴國失望了。”

雖然韋尼澤洛斯首相開口婉拒了,但是既然帶著目的而來,那麼兩位大使又怎麼會放棄。

只見法國大使杜爾登開口道。“首相閣下,貴國沒有準備好,這個沒關係,如果貴國缺武器缺經費,我們可以為貴國提供。另外別看目前同盟陣營看起來好像各條戰線佔優勢,但是貴國也需要看到,我們協約國陣營的巨大優勢。雖然我國丟失不少領土,連巴黎都被德國人佔據了。但是我們正在為奪回巴黎而努力。我們兩國計程車兵為此而努力。雖然在邦泰呂我們遭到一點小挫折,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必然奪取巴黎的事實。

另外不管是從各國的人口、領土、以及財政上,我們協約國陣營都遠比同盟陣營更有實力。公正一點的說,只要我們協約國陣營沒在第一波進攻中倒下,那麼同盟陣營就一點機會都沒用。因為我們能從各殖民地抽調人力,哪怕這些殖民軍隊戰鬥不足德意三分之一,但是他們才多少人我們有更多人。更別說我們還能從全世界採購物資,而德意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