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決定要建造新式的戰列艦,當然需要進行前期準備,首先就是圖紙作業先要查缺補漏,然後才是船廠施工建造階段。

而目前新戰艦還在查缺補漏階段,所以還沒進入正式的建造當中。

而在這時,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傳開了。那就是統治大英帝國64年,帶領大英帝國走上巔峰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印度女皇,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於1901年的1月22日去世。

這個訊息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一場轟動,對於義大利也是同樣如此。

“那就由首相帶隊前往倫敦吧。”

在王宮內,卡洛看著眼前的首相以及外交大臣,說出了這次義大利派遣外交使團的規格。

對於這次前往倫敦,卡洛當然不會輕視,這除了是那位值得英國人懷念的維多利亞女王的葬禮之外,還會是新王愛德華七世的登基典禮。

這時是各國政要雲集的時候,義大利作為有數的列強之一,當然也不能寒酸了。必須要派高規格的外外交使團,最低都是要外交大臣這一級別,要不然就是故意輕視大英帝國。

當然高一點可以有首相帶隊,要是再重視就由卡洛本人帶隊。

不過卡洛本人一點也沒興趣,一來自己不願意在英國待那麼長時間,二來書日安各國政要雲集,但是想要談點什麼卻沒多大可能。而且薩伏伊家族又沒有與英國王室聯姻,那麼著急趕著過去幹嘛。所以,最好的人選就是首相,舍他其誰。

“遵命,陛下。”

對於卡洛的點名,安東尼奧首相其實早就有所預料,這事基本就只有他帶隊合適,畢竟自家君主前往的確有點不合適。

帶隊前往倫敦參加舊王葬禮以及新王登基,其實對義大利關係並不算大。

說實話,目前義大利與英國的關係有點微妙,這些年義大利的迅猛發展,讓英意兩國的關係有點微妙。兩國關係從一開始比較親密,逐步轉變為正常關係。尤其是在義大利打贏了與奧斯曼的戰爭之後,兩國的外交關係降幅較大。

要知道一開始義大利不少武器技術都能從大英帝國獲得,例如在加里奧級戰列艦上,其採用的460毫米主炮,就是阿姆斯特朗的力作。而隨後的艦炮乃至動力等技術上,英國都幫助良多。

不過這幾年,隨著義大利越來越偏向德奧,與英國的關係也逐漸從友好變成了正常關係,想要從大英帝國獲得技術,已經變成一件艱難的事情。

當然,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義大利實力的大幅增長,當然讓大英帝國感到自己在地中海的地位有了威脅。

“對了,目前遠東那邊是個什麼情況?”

此時卡洛突然問起了遠東。

讓他如此詢問,自然是遠東那邊有新的狀況。這次各國聯合教訓那位皇太后,在作戰上根本一點難度都沒有。各國高達七萬多的干預軍總兵力(這是實際參戰的兵力),根本不是其能抵擋的。

大軍在遠東所向披靡,根本不是皇太后手中那些舊式軍隊能抵擋的。更不用說其南方各省態度曖昧,而且居然宣佈中立狀態,這也能看出很多問題。

另外多說一句,此次聯軍作戰中,法國軍隊終於使用了其秘而不宣的新式75毫米速射炮,高達每分鐘十五發的射速,讓其他國家軍官感到震驚。

終於見到法國新式75毫米速射炮的德國軍官,趕緊將這個情況告知了柏林。而這讓德國陸軍再一次向克虜伯施壓,要求其儘快拿出射速堪比對手的火炮。至於義大利這邊,陸軍部同樣要求各大兵工廠拿出堪比對手的設計方案。不過除此之外,陸軍部還要求各國拿出大口徑遠端火炮的方案。

目前對於法國新式火炮的問題還不算急,畢竟還有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