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卡洛會如此驚訝,因為這並不是字面上邀請馬法爾達參加舞會的意思,而是按照慣例在為那位斐迪南王子求親,舞會不過是遮掩而已。

面對突如其來的這個訊息,卡洛只得返回辦公室與巴科納商議。

“那位費迪南王子是什麼情況?”

對此一頭霧水的卡洛,先問問對方是什麼情況。

面對卡洛的詢問,巴科納很明顯之前做了功課,只見他介紹起來。而卡洛在外交大臣的介紹中,才瞭解到這位基本情況。

這位費迪南王子於1865年8月24日,在德國西南部的錫格馬林根出生。斐迪南的父親是霍亨索倫親王利奧波德,母親則是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和費爾南多二世的女兒,葡萄牙的安東尼亞公主。

隨著他的父親利奧波德和哥哥威廉,分別於1880年和1886年宣告,放棄了羅馬尼亞王位的繼承權,年輕的斐迪南王子便成為了他無子伯父,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一世的假定繼承人。

而費迪南王子拖到31歲還沒結婚,原因在於他與王宮一名侍女,埃琳娜·沃科雷斯庫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作為其伯母的伊麗莎白王后知道這件事,但她依舊鼓勵兩人交往。(根據1866羅馬尼亞憲法,羅馬尼亞王位的假定繼承人禁止與羅馬尼亞百姓結婚)。

而在1891年,這場風流韻事引發了一場王朝危機,伊麗莎白王后和埃琳娜也因此被分別放逐至新維德和巴黎。

而如此的打擊,讓費迪南王子在感情的事情上變得有些抗拒。再加上當時保加利亞一舉拿下馬其頓大片領土,讓巴爾幹局勢變得有些捉摸不透,所以關於這位費迪南王子的婚事也將遙遙無期。

而這次向義大利求親,肯定也是羅馬尼亞深思熟慮的結果。其實羅馬尼亞在語言和文字上在巴爾幹半島比較另類,與其他國家不同,羅馬尼亞語言和文字屬於拉丁系。在語法以及口語上與義大利很相近,不過保留了某些其他羅曼語言失去的拉丁語詞。

當然要是光是語言和文字上相近,也不會給兩國帶來大的交往。而實際上,在巴爾幹半島,除了保加利亞之外,羅馬尼亞就是對義大利最友好的國家了。當然這不是光靠相近的語言和文字,而是兩國的經貿來往造成的。

羅馬尼亞就不用說了,多瑙河下游富饒的衝擊平原讓羅馬尼亞的糧食出口非常強勁。其是歐洲第二大糧食出口國,僅次於俄國,當然除了糧食之外,羅馬尼亞也出產石油和黃金。沒錯,羅馬尼亞也是歐洲第二大黃金生產國,每年生產近二十噸黃金。

至於石油就不用說了,歐洲第二大石油出國,在巴庫開發前是第一石油出口國。

如此富饒的產出,造就了義大利與羅馬尼亞的貿易往來。義大利是羅馬尼亞第一大糧食進口國,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在巴厘巴板石油開採後,已經降低到第四了)

羅馬尼亞也不只是出口,進口一樣不少。義大利工業品雖然在質量上不能與其他國家相抗衡,但是最低的售價,讓不少囊腫羞澀羅馬尼亞人掏出了錢包。

另外鑑於這些年義大利軍隊的表現,羅馬尼亞也採購了不少義大利軍械,當然這也與義大利軍火價格便宜有很大關係。目前義大利是羅馬尼亞第三大進出口國家,兩國貿易往來在去年達到了3491萬里拉。

當然兩國文化經貿的往來,並不能成為兩國關係註定好的憑證。

而讓羅馬尼亞看重的,還是義大利在巴爾幹的影響力。尤其是義大利在巴爾幹的領土與羅馬尼亞相隔不遠,只隔著一個國家,算的上羅馬尼亞的鄰居了。

眾所周知,羅馬尼亞的獨立是靠的第十次俄土戰爭。不過羅馬尼亞在獨立後,對於俄國卻是十分的恐懼,其生怕俄國將其吞併,為此其與奧匈關係親密。

當然東邊的老虎要吃人,西邊的老虎也不差,很快羅馬尼亞就感受到來自奧匈滲透力了。

為此再尋找一個能幫得上忙的朋友,就成為羅馬尼亞人迫切的需求。恰好,意土戰爭讓其看到了義大利的實力,另外還從奧斯曼帝國拿到了阿爾巴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