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晌午,徐穆秋辭別了祖母張氏、母親金氏等人,前往了榮寧街與黛玉,賈璉匯合。

徐穆秋到了賈府,又是一陣寒暄,賈母眾人拉著黛玉難捨難分,賈寶玉更鬧著,要摔了他的通靈寶玉,怎麼也不願放黛玉南下。賈母看著心疼,但早已定好的事,又怎麼更改呢?

賈母好說歹說,給寶玉許願,他的林妹妹,只是回家看過父親,便會馬上折返回來。

徐穆秋見到此情此景,心中一陣膩歪,寶玉真是痴心妄想,此去江南,定讓黛玉好好待上個三年五載。

徐穆秋、黛玉與賈璉與一行,走得是隋唐兩代,挖通修繕的大運河。自洛陽至偃師,洛河至黃河,自滎陽經開封,過汴梁等地到達盱眙,馬上就要到達淮河渡口。

“秋兄弟,前面馬上就要到渡口。聽前面小廝回報,渡口前有一堆災民,等著渡河,堵住了去路,是否找個地方先歇歇腳。”

賈璉聽完小廝的回稟,轉過身詢問徐穆秋。

“璉二哥,讓車隊歇歇也好,想來一時半會兒是過不去了。二哥可曾聽小廝說,這是哪裡來的災民?”

賈璉回道:“前半月見天暴雨,黃河發了大水,白茅堤、金堤等黃河堤壩決口,漫了河南、淮北部分地方,災民就是打那兒來的。”

自古黃河之水,不知養活了多少華夏兒女。盛唐詩仙李白寫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何等壯闊,近現眼前。

但黃河的脾氣可並不怎樣,時常會發怒,史上就有多次黃河決堤導致河水氾濫的災難。

徐穆秋拍馬前往渡口,想就近觀之。只見人頭攢動,前往江南逃難的百姓數不勝數,皆攜老扶幼、面帶飢色。

徐穆秋見了這般場景,心中百感交集。從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至今,人定勝天一直深刻在骨髓血液中,徐穆秋對此深信不疑。

但今日一幕,卻告訴徐穆秋人在自然面前,宛若螻蟻,他的心中湧現出不甘之情。

原來的徐穆秋,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平凡一員。他沒有範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情懷。目光所及,不過周身左右,方圓幾里。

可今日他看見,滿面風霜的老朽、飢寒交迫的青壯、嗷嗷待哺的嬰孩艱難的行進在泥濘的路上。只為去那江南,討一口活命的飯吃。而他,平北侯府嫡親世孫,慶國不休,富貴就不會斷絕。

徐穆秋不甘,若是此刻熟視無睹,沉迷在富貴的溫柔鄉中,他和賈寶玉又有何區別?榮國賈府落個

白茫茫一片大雪真乾淨,焉知他平北侯府就不會是下一個?

徐穆秋默默轉身回到車隊,叫來身邊管事徐樂,吩咐道:“徐樂,你帶人前往對岸,一路向南走,沿途各地購買米糧,供給南下災民,並派一人留下管事。”

“少爺,如此一來,護送你的人手可能不足。萬一您有個閃失,小人萬死難辭其咎。”徐樂面露難色,咬牙回道。

“無妨,你儘管帶人去。我自會護眾人周全。”

徐樂想起上次在怡翠樓,少爺大顯身手,心中放下不少,復又問道:“少爺,此行還有一難事,要您拿個主意。如此多的災民,各地米行必然行情上漲,掙這難財。此行雖不匆忙,但手中銀兩亦是不足,怕是支撐不了許久。”

徐穆秋思索片刻,開口說道。

“我予你一張府內名帖,報府上名號,到各地米行平價收購米糧,若有不從,定要發這難財之人,報官封了他的店。至於短缺的銀兩,派人快馬,前往真定祖宅支取,以應急事。”

徐樂聽罷,行禮告退,這是第一次為少爺辦差事,一定要不辱使命辦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