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中醫藥,任重而道遠(第1/3頁)
章節報錯
說說東醫吧。
以前朝鮮半島是沒有中醫的,有的只是些巫醫,治病全靠蒙。
治好了是上天的旨意,治不好是你該死。
好吧,古時候的醫療大部分都是這樣的。
在漢朝時期設立了漢四郡,大批的中原漢人進入了朝鮮半島。
中醫傳入了朝鮮。
朝鮮也漸漸的有了大夫這個行業,也學會了用草藥治病的手段。
但並沒有形成體系。
朝鮮半島醫術真正形成體系的是大明萬曆時期。
這個時候出現了萬曆三大徵的抗倭援朝。
朝鮮在這場戰爭中軍人傷亡約30萬人,平民傷亡約100萬人。
興許是這場戰爭的原因,朝鮮對醫療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有了比較深的認知。這一年,朝鮮的醫師許浚經過朝鮮宣祖的同意,開始編纂一本讓一般百姓也看得懂的醫書,能夠讓百姓們自治自救。這本醫書就是《東醫寶鑑》。
公元1610年,《東醫寶鑑》編纂完成,於三年後刻版刊行。
從此以後,朝鮮醫術進入了系統時代。
朝鮮醫學界把這本書奉為神作。
說是編纂,不如說是摘抄,這本醫書的90%以上的內容都來自《傷寒論》、《醫學入門》等83本中醫著作。不得不說,這本醫書抄得還真全面,全書分為內景篇、外形篇、雜病篇、湯液篇、針灸篇五篇,內容豐富有條理。
可以這麼說,許浚一個人透過數年的努力,把華夏數千年的醫書的整合進了一本書裡。
當然了,華夏傳統中醫體系比較多,各有各的特色,整合進一本書實在是有些太過牽強了。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但這並不影響這本書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東醫是韓國的國粹,括弧他們是這麼認為的。
雖然在華夏一些專家眼中,東醫寶鑑這玩意就是縫合在一起的玩意,根本就比不得華夏完整系統的中醫體系。
但人家就是憑藉這種縫合在一起的玩意幹出來名堂。
2009年7月31日,《東醫寶鑑》成功申遺,成為聯合國“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中第一部醫學著作。
這個訊息傳到國內的時候,引發了很大的反響,許多網民擔憂中國的“中醫”會被韓國據為己有。
對此,韓國媒體表示,“中國方面的反應太過敏,我們申報的是‘韓國的傳統醫書’,又不是中醫。”
估計他們也不好意思說裡面的內容是原創吧。
不過以棒子國的尿性,用不了多久,這些也都是他們的了。
國人也是乾著急,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