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星際時代(3)(第2/2頁)
章節報錯
經由聯合國釋出全球公告,經由星際總署批准同意,CNSA就明確表態了:為了團結中亞人民,為了團結阿富汗人民,為了團結和鼓勵巴鐵人民在南亞地區發揮出更重要和更積極的國際影響力。CNSA同意在中國大西北地增設第七星際基地。
此回覆一經公佈,就意味著第七區最後花落中國。
但是,申請將第七區分設在張掖地區一事,CNSA並沒有立馬做出回應,而是一邊邀請中南亞的各國航天機構派出科學考察團親臨張掖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一邊就提供了一個航天航空博物館作為選擇。
而最後的結果就是:經CNSA提議,經由中南亞各國航天機構一致同意,然後報經星際管理總署批准,最後由聯合國釋出全球公告,第七星際基地最後分設在了距張掖不到兩百公里的,酒泉。
而從此以後,酒泉就有了一個響噹噹的名頭:第七區。
可是,以中亞五國為首派出的航天航空科學考察團為什麼最後會選擇了酒泉呢?
原因,無他。
因為CNSA給出一個很實際的答案:張掖是不錯,相應的配套設施也很好,但如若要建設成為一個過硬的星際基地就得一步一步的重新搞基礎建設。費事費力不說,時間也都被耽擱了。
但是距離張掖不到兩百公里的酒泉,雖說現只是一個航天航空博物館,但這個博物館的前身就是CNSA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和衛星發射中心,即,東風航天基地。
而這個基地,曾經成功的執行過無數次的航天發射任務,曾經成功的將無數顆衛星、無數艘載人飛船送入太空。在二十二世紀初,這個基地就演變成為了一個向全地球人類開放的航天航空博物館。
而這個博物館呢?
還一直隸屬於第七機械工業部管轄。
呵呵,原來這是第七機械工業部管轄之下的一個航天航空博物館啊?而且還是一個幾乎現成的基地,幾乎不用費事、費力、費時間再去搞什麼基礎建設,這就完全契合了中亞五國、巴鐵和阿富汗七國聯合之意不是?
可不?
既然中東六強都申請拿到了“第六區”的頭銜,現如今由中南亞七國和CNSA的第七機械工業部合作,拿下第七區的頭銜簡直就是天合之作。
於是乎,在諸多機緣巧合促成下,從二十二世紀初開始酒泉將被冠上了第七星際基地的大名,就被人們稱為了第七區。
正如南美航天局合併管理了南極洲的星際事宜一樣,正如非空局合併管理了非洲和中東列國的星際事宜一樣,第七星際基地自然而然就被CNSA一起給分管了。
也就是說,CNSA既要重拳打造第五區,又要支援營運著第六區,同時還要帶著中亞和南亞這幫小兄弟一起去建設第七區。
這樣一來,第五區、第六區、就既成事實的連為了一個整體。
與此同時,與第七區相配套第七星際艦隊很快就橫空而出了,中亞五國、巴鐵和阿富汗七國都派出了大量的星際維和部隊,全都積極參與了該第七星際艦隊的建設工作。
而與第七區、第七星際艦隊一起橫空出世的,就是CNSA增設的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
其實按理說,CNSA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主要就是整合星際資源,就是擬定星系航行的政策法規,就是制定星際發展規劃,就是負責重大星際發展專案的立項,監督、協調和執行,以及協調洲際之間、政府之間及國際組織之間的航天航空交流與合作。
而一般來說,CNSA是不會從事具體的星際探索或設計研發專案的,但自從增設了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以後,CNSA就此拉開了研發大質量極軌衛星、超大噸位空間站、超大噸位深空宇宙飛船的序幕。而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橫空出世以後的第一個大手筆,就是自行研發和設計建造了一艘足以引發全球人類側目的大型系外星艦。
而這艘大型系外星艦,就是魔方號星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