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人民文學》(第1/2頁)
章節報錯
既然決定要換個新馬甲,賀雲便不會換一個與“北冥”相關聯的馬甲,最好是看上去,兩者毫無關係,一看就是兩個人寫的那種新馬甲。
為此,他甚至決定一改之前的文風,試著“迎合”一下當下的主流文風。
不過,許多措辭、斷句方面的習慣,這是無法改變的。
當然,他也沒想著要改變,因為短時間內改變這些,這是很難做到的。
與其如此,不如在劇情上下功夫。
就比如他接下來打算要寫的這一篇新小說。
作為一篇中短篇小說,他準備將其整體塑造成一個悲壯的故事。
之所以說是整體悲壯,而不是說全程都悲壯,那是因為這場他親身經歷過的戰爭,儘管十分殘酷,可結局應該是美好的,咱們國家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而對於小說當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他並不會描寫太多,一是因為篇幅不會太長,大約也就幾萬字左右,寫不了太多人物,二是因為人物如果描寫過多,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觀感,給人一種目不暇接的感覺,最終,反而會影響小說的整體觀賞性。
不過,雖然這篇小說篇幅比較短,可對於其中每一個人物,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乃至是路人甲,反派,他都會描寫的有血有肉,儘可能的不過分臉譜化。
畢竟英雄也是有缺點的,他們也會有柔情的一面,這其實才是真正的英雄!
為此,他都已經決定好了,這次的投稿目標,不是其他雜誌、報社乃至是出版社,而是《人民文學》。
作為建國以來第一份文學期刊,它創刊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49年。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在其上發表自己的作品的人,少之又少,可他們無一不是國內最為出名的作家。
比如老舍先生、巴金先生、夏衍先生、周立波先生這些早期的著名作家。
除此之外,著名作家賈平凹、劉慈欣、莫言等,皆都有作品登上了《人民文學》。
甚至有許多作品還入選了各個時期的教科書,比如《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些作品。
由此可見,這份由國家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期刊,是有多麼厲害,稽核有多麼嚴格,一般人的作品根本就無法被選登上去。
…………
敲定了投稿的主要平臺後,賀雲還選擇了另外一個備用的投稿平臺――《讀者文摘》。
畢竟《人民文學》可不是那般好透過稽核的,還是找個備選的平臺為好。
投稿平臺確定後,接下來就是取個新筆名了。
思來想去,賀雲考慮到自己以前的身份與所寫新小說的題材,最終給自己取了一個“滿江紅”的筆名。
何謂“滿江紅”,其出處其實出自於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的那一篇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而“紅”字也象徵著鮮血,體現的戰爭的殘酷,訴說的是和平的來之不易。
而且,“滿江紅”還有著另外一層意思。
它代表著賀雲作為軍人身份的滿腔熱血,報國情懷。
如此筆名,可以說,與他現在的身份,極為貼切,讓人根本無法與他之前那個筆名“北冥”相聯絡起來。
這樣一來,賀雲便可放心的寫《芳華》了。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