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銓接著舉起右手比劃了一個“二”字出來,說道:
“第二,只有認識人性本惡,才能重視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視人類文明引導的結果,培養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
在歷史的坎坷當中,人類並沒有自取滅亡。
尤其是在面對彬彬有禮、親切友善的舊減窪朋友面前,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人類明天會更好,這其中我們要感謝舊減窪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們優良的社會教化系統。
人類文明是在人類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斷茁壯成長的。飲水思源,藉此我們要感謝那些在人類教化路途中灑進他們含辛茹苦汗水的這些中西先哲們。
正因為從他們的理論智慧當中,從他們的身體力行當中,人們才有可能從外在的強制走上理性的自約,自約人的本性的惡,從而培養一個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
可見,人性本惡,並不意味著人終身成為惡,只要透過社會的教化系統就可以棄惡揚善,化性起偽啊!”
從起源上講,人一生下來就有慾望,要吃奶,這是為了生;要吃更多的奶,這是為了活的更好。
慾望會擴大,這是因為人人都是自私的。
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人又是沒有辦法處處自私,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主動或者被動的抑制住自己的內心的慾望。
如果每個人的慾望都無限地擴大,世界是會滅亡的。
而不讓人滅亡,獲得更久,是凌駕於所有慾望之上的。
因此,人們為了不滅亡,或者說為了其他更大的利益,從而就會選擇抑制住自己內心深處的慾望。
而這就是善的起源。
從而演變成了教育!
也就是說,“人性本惡”,引人向善靠的是抑制慾望的教育與教化!
如果“人性本善”,那就發展不出“惡”了。
這就是朱銓所列舉的第二點。
正方難道是不懂這樣的論點嗎?
不!
他們只是不能懂而已!
因為順著這樣的思路,豈不是就承認了“人性本惡”了嗎?
朱銓原先可以容忍舊減窪隊將這個問題迴避掉,但是現在,為了完全消滅乾淨正方,那必須拿出來“曬一曬”。
經過了上一段平實的說理,積蓄起來的情感再一次噴發,但兩次情感高潮實際上是不一樣的。
因為第一次的基調是激昂,而第二次可謂是高華。
在抑惡揚善的基礎上,朱銓跳出此次辯題之囿,從更宏觀的層面看待人類的長遠發展,從人類進步角度來思考此次的辯題。
這種立論層次已經決定這最後的昇華氣勢基調的不凡。
而華麗的文字,整齊的句式為情感的迸發提供了一個最佳的渠道,而觀眾與評委順著前面的幾次氣勢起伏聽下來,必然為這樣的優美文字所折伏,而此時陳詞的最大效用也就達到了。
眾觀眾們完全被感染,掌聲更加的熱烈。
在論述階段,經過了第一段的情感噴薄,朱銓進一步論述也就更易為觀眾所接受,此時,採取相對平和的語氣可能更利於思想的傳達。
而此時,陳詞的基調也適時的調整,整體基調趨於平緩,而陳詞中特別討巧的一點是,利用舊減窪的事蹟做為論據。
“良言一句三冬暖”,臺下的舊減窪的觀眾聽到這些褒獎,恐怕心裡不轉向反方也難。
這是在臺下時,蔣建昌隨口一提的,建議在辯論時儘量的要用到一些舊減窪本身的事蹟來,從而來緩解自己在舊減窪本土作戰,對陣的還是舊減窪隊的不利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