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失態的正方三辯(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時,反方的氣勢已經起來了,若是正方三辯還沒有大動作的話,那接下來只需要餘磊往前輕輕一推,就可以奠定勝勢了。
根本不需要接下來的自由辯論環節與在第四辯的朱銓發威,就可以輕鬆的拿下比賽。
只是,會這麼輕易的將比賽贏下來嗎?
這是要打個問號的!
雖然舊減窪隊與華國隊之間存在著實力上的差距,但是不管怎麼樣,這個舊減窪隊能夠闖入決賽,那還是有一些實力的。
否則,就算是搞黑幕,那也搞不了啊!
這個又不像是足球,踢進球就算得分,踢不進球就不算得分,很好就能區分了。
甭管在島國與南朝鮮合辦世界盃的那次,南朝鮮有多麼的骯髒,那都可以糊弄。
畢竟,運動員嘛,也就只能在球場上發洩發洩了,根本弄不了什麼輿論。
想想看,現在有誰還記得南朝鮮那次骯髒的內幕呢?
可辯論賽不一樣。
文人的嘴巴那是相當的厲害的,誰得罪了文人,誰就註定“遺臭萬年”。
縱然他立下了前所未有的功勞,也不免於此。
秦始皇不就是這個的受害者嗎?
一統中國,“車同軌、書同文”...等等功績,結果就因為“焚書坑儒”這事兒,就被罵到現在。
所以,一般情況下,文化人之間的事情,那都是比較公正的,人人都希望青史留名,而不是臭名遠揚。
因此,辯論賽上的“內幕”,那也是得有一定實力才能夠拿到的。
像現在舊減窪隊這麼辯論的話,那註定是要輸了的。
在1993開始的《大專辯論賽》之所以能夠舉辦了十三屆,且越來越受歡迎,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地區的人參賽,一方面是其外在因素,華國的綜合國力上升,華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學習漢語的學校與學生也就越來越多。
而另外一方面,則是內在因素!
這個《大專辯論賽》評判是十分公平公正公開的。
就算是舊減窪隊憑藉“運氣好”的緣故接連淘汰了幾個他們的對手,但是倒也說得過去,畢竟參賽的雙方就是半斤八兩的水準。
這點不像是國際英語比賽,內幕多多,還總是歧視華國在內的非英語語系的國家與地區。
簡直了!
而隨著《大專辯論賽》越辦越好,它的三個隱含的好處也逐漸的顯現出來了。
第一是“新”,在1993年舉辦的國際大專辯論賽可謂“新”,而且,藉助當時政府的推廣支援,這場辯論賽就有了“傳播”途徑,這也是“新”。
使得外國人,尤其是一些亞洲國家的人民在看到這樣的一場場精彩辯論之後,產生了學習漢語的想法,並付諸實踐,從而擴大了華國的影響力。
其二是“文化”,國際知名大學的大學生比賽,名校生們不只是徒有虛名,而是真真正正有文化素養。
就拿本屆大賽來說,可以看到在辯論賽場上,科學有達爾文進化論、哥白尼日心說;
歷史有北京人生存之戰、奧斯維辛集中營;
文學有孔孟、荀子;
哲學有黑格爾、康德;
參賽選手們引經據典,開展論述,這是很值得一看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而減少這種差異的最好途徑就是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