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真正可怕的地方(第1/2頁)
章節報錯
但不管怎麼網友怎麼說,身在比賽現場的關曉陽是並不清楚的,他所能做的就是將眼前的辯論給打好。
“首先我有兩點想向對方辯友指出:第一,對方辯友解讀成敗英雄論,依舊知識只見其表,未見其裡。看到“成敗”二字,便要用來評定天下英雄,而對其背後所倡揚的追求成功的價值取向卻視而不見。我們還有句話叫做:“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難道最方辯友真要身體力行,見人就拔一根鵝毛嗎?”
“第二,對方辯友認為一旦倡揚了追求成功的價值觀,功利主義便會大行其道。但我不知我方哪位辯手說我們不要真善美這些價值觀呢?人類的行為一向是多種價值觀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華國鼓勵孝道,可是我們華國的男孩子並沒有因此而不去當兵啊。”
當聽到這個三辯洋洋灑灑的談論自己的觀點時,朱銓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側過身子與一旁的三辯餘磊竊竊私語,道:“他迴避了我們說的可取性與不可取性的差別,這個反駁的基礎沒有定下來,那就等於白瞎!”
“就看他接下來怎麼說了,若是還怎麼浮於表面,我接下來都不需要用準備好的陷阱了,直接抓著這點不放,繼續打!”
餘磊也是很通透,跟朱銓簡單的商議過後,就決定好了接下來等他發言的時候,所採用的基本策略。
辯論,不是吵架,更不是潑婦罵街,語氣可以慷慨激昂,但用詞一定不能“麻蛋”、“握草”、“牛嗶”等汙言碎語到處都是,是需要文明且不野蠻的話語在闡述自己的觀點;
辯論,也不是官司,更不是非黑即白的對錯,很多時候都是依靠新穎的辯論角度,揪住對方的弱點與漏洞進行駁斥。
在這點上,朱銓做的很好,蔣舸做的也很好,所以他們暫時領先。
正方三辯關曉陽在說完一段話後,在現場中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反應:
評委緊蹙著眉頭,只是在紙上畫了幾筆,接著就不動如山,既不交頭,也不接耳;
而觀眾亦是如此,也沒有討論,也沒有歡呼,似乎全場陡然安靜的一般。
難道是說的不好嗎?
難道是說錯話了嗎?
難道是說...
如果朱銓知道關曉陽現在的內心所想的話,那一定會告訴他正在的原因:
你想多了!
只不過是因為我,朱銓,發揮的太好,你又好巧不巧的在我身後一個發言,觀眾們剛剛高/潮過,興奮度才剛剛消散殆盡罷了!
你現在一開口不壓一下觀眾們的情緒,反而是在學我慷慨激昂的陳詞,你能夠像我一樣持續性高能輸出?
可笑可笑!
這是朱銓在或者系統給予的主持人經驗後所悟到的真理。
因為在一場大型的晚會過程中,主持人作為串場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讓觀眾在兩個節目中獲得了一點點的空閒時間,舒緩一下自己在上一個節目中獲得震撼、喜悅、激動、興奮等心情,並期待下一個節目的到來。
當主持人在報幕完畢,說完串場詞,讓觀眾們瞭解到了下一個節目的大致內容,也就有了期待感,從而積蓄了情感,留著給下一個節目發洩。
這就是主持人串場詞的作用!
而在高水平的辯論比賽中,這點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