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完那一段話後,朱銓稍微停頓了一下,讓眾人有一個思考的時間,主要是給評委們留下充足的記錄時間,這樣也會讓他們更加理解自己接下來所要說的話。

朱銓的鏡頭感很強,每次都是對著攝像機的紅點處下三指下面的黑色螢幕處,這樣顯得鏡頭中的自己很莊重得體,這得益於主持人職業的良好習慣。

朱銓遊刃有餘的發表自己的言論,向著眾人比劃了一個“耶”的手勢,繼續道:“第二,從失敗的方面看,如果失敗了就不是英雄,我們又可以得出結論:荊軻不再是英雄,因為他捨身入秦的兩大目標,刺殺嬴政和逼秦議和均以失敗告終;”

“布魯諾也不再是英雄,因為他既未能說服當時的民眾相信日心說,也沒能逃脫宗教裁判所的追捕;

“中山先生自辛亥革命之後就更稱不上一個英雄了,二次革命失敗,護國運動失敗,護法運動還是失敗,總理遺囑不是也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嗎?但是我還要請問對方同學,他們真的不是英雄嗎?”

又是接連三問!

又是中西結合!

又是古今皆有!

眾人的頭皮聽得都快要發麻了!

這擲地有聲的問話,這慷慨激昂的陳詞,這邏輯嚴密的分析,這層層遞進的關係...

絕了,真的是絕了!

現場出現的口哨聲、歡呼聲、鼓掌聲已經證明了一切!

在場的評委有律師,有作家,有政府工作人員,有時事評論家,有教育工作者,他們五個人無一不對朱銓剛剛的兩個“三連問”佩服的五體投地。

“反方的氣勢已經上來了,要是接下來正方的三辯不能壓下來的話,那此次的勝利就將屬於反方了。”

“許律師,你可不能說的這麼絕對啊,現在反方的勢頭很盛,但是接下來還有三辯,三辯之後還有自由討論,這就有正方四辯孫強出場了,你覺得正方現在的彈藥都打掉了,還有後續的力量嗎?”

一旁的趙今茂老師聽到許方庭律師的判斷後,出言懟道。

“那就接著看唄,反正我是看好反方的。正方有孫強,可反方也有姜豐的。”

許方庭並不想跟趙今茂在這上面鬥嘴,只是稍微的回了一句後,就扭過了頭,擺明不想多說些什麼。

而同樣是評委的時事評論家鍾邦志博士出來見趙今茂還要與許方庭辯論出一二來時,趕緊的就勸阻道:“趙老師,趙老師,咱們先聽他們辯論,等接下來孫強出馬的時候,不就知道這結果了嗎?”

“鍾博士說的對,趙老師就別鬧了,這攝像機就在咱們面前晃悠的,小心給直播了出去!”

作為中華總商會的經濟組副主任,李秉宣是十分注重自己的儀態儀容的,尤其是在這種大場面面前,時刻要保持自己的威嚴,要是身邊有人出洋相,那自己不就是當背景板了嗎?

所以,事關重大,必須要立即呵止!

朱銓並沒有注意到評委席上面這些人的小聲談話,接著自己的論述,繼續的說下去:

“第三,依照對方的觀點,把成敗綜合起來看,成敗作為相對的概念總是存在於一定的競爭之中的,競爭一方的成,就意味著另一方的敗。於是我們又可以從對方論述的內容中得出第三個結論:任何競爭的結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

“那麼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金戈鐵馬十年鏖戰,難道希臘聯軍主將阿喀琉斯是英雄,失敗的特洛伊軍主將赫克托爾就不是英雄嗎?”

“那麼楚漢相爭逐鹿中原,難道開創了大漢王朝的劉邦是英雄,烏江自刎的西楚霸王就不是英雄嗎?”

“那麼魏蜀吳三國鼎立,豪傑輩出,難道僅僅因為最後三家歸晉,就只有司馬氏才是真英雄嗎?那後人又何來的“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呢?”

這在第三個反駁對方的觀點中,又是一連三問,依舊跟上面兩次的三問一樣,問的是一針見血,問的是心驚膽戰,問的是地動山搖,問的是讓評委由衷讚歎,問的是讓黃隊目瞪口呆。

尤其是那四辯孫強,氣的是差點突出了血!

麻蛋!

你是“嘴強王者”嗎?

你是“嘴炮中炮”嗎?

你是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嗎?

這麼的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