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第一辯,完勝(第1/2頁)
章節報錯
“好一個‘偷天換日’,不與對方糾纏於“可不可取”這一問題上進行探討,轉而在“成敗”的定義上進行闡述。不錯不錯...”
“成敗都是相對於具體目標而言的。達到了就是成功,沒有達到就是失敗。這是《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吧!權威認證,來引出己方觀點,有點搞頭!”
“言簡意賅,短短几句話就把剛剛黃隊的論點給拆解掉,並且在原地上建起一座新的大廈。這是打敗了你,還要讓你叫‘爸爸’?!殺人誅心吶這是要!”
...
幾個評委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出了讚許的神色。
在辯論當中,一個辯論隊一般是分為四人,分別為一辯、二辯、三辯與四辯。
其中,一辯的職責是立論陳詞,闡述己方觀點,他是對己方立論吃的最透的人,負責統籌全域性,屬於將軍型人物。
而一個將軍,那就必須有勢如破竹的氣勢與一往無前的勇氣,誰攔路就殺誰,誰阻礙就拆誰,衝鋒陷陣,打好基礎,給接下來的隊友以良好的環境,更好的進行進一步的反駁。
誠然,黃隊選擇守勢,也沒有錯,因為這是最為穩妥、勝率最高的辦法,但不得不說,那也得需要紅隊的配合才行。
現在紅隊不正面攻擊,而是斷其糧草、截其水源,這招釜底抽薪的招數,就看接下來黃隊是怎麼接招了。
評委們在讚許的點了點頭之後,繼續聆聽蔣舸進行立論陳詞。
“第一點,以全面刻板的‘成敗’二字,根本就論不出豐滿鮮活的英雄,因此這個觀點在理論上是錯誤的。一個具備了傑出才能品質的英雄能否取得外在功業上的成功,還要受到天時、地利、人和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南宋時的岳飛精忠報國,文韜武略,但卻因為生不逢時,未遇明主,最終只能壯志未酬的屈死風波亭。正是因為‘成敗’中包含著天時、地利、人和等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因素,我們才會對那些在失敗面前表現出浩然之氣的悲劇英雄肅然起敬。”
此話一出,不僅現場的評委臉上的笑容更甚,就連彈幕上也是瞬間佈滿了整個直播間的螢幕。
“這樣的立論,愛了愛了!”
“握草,這莫不是神仙水平?!”
“你有名言警句,我有《漢語詞典》,“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麼聊齋”。哈哈,這個辯手也太可愛了!”
“時刻準備著字典!”
“不愧是京大文學系的高材生,這嚴密的邏輯,有條理又分清了界限,把正方的立論全都打碎了。”
“我的天吶!剛剛正方想著擴大對英雄的定義,反方要縮小英雄的定義,這樣才好打,這樣的應對策略簡直牛嗶!”
“講道理,這個立論應該是全隊一起想的吧!居然能夠完美的猜測道正方的意圖並給予精準打擊,厲害!”
“大家看到評委們沒,臉上都隱約間透露出讚許的神色呢!”
“看正方的幾位,一臉懵逼!沒想到對方居然掏出《漢語字典》來,哈哈哈!”
...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彈幕上出現的大多是對蔣舸發言的一種粗淺的看法,只是單純的從內心裡更加喜歡她的發言方式。
因為蔣舸的發言並不是和稀泥,而是直接發起衝鋒。
華國自古以來就講究中庸、平和,可是在這歷史的長河中,周圍的那些個國家改朝換代,信仰皆無,無一不是對華國俯首稱臣,難道就真的是“中庸、平和”?
要是真的相信,那就有些異想天開了。
華國人骨子裡還是尚武的!
因此,面對蔣舸的攻擊性發言,自然的也就更加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