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大吳國教,統一信仰(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婆羅門教相對立的,則是耆那教。耆那教的教義,大概是不敬神,反對種姓制度,反對殺生和反宿命論,人人均可得道,不歧視婦女等等。”
“耆那教與婆羅門教,是屬於兩個極端。”
“剩下的一個佛教,則是興起不過數十年,由喬答摩悉達多,也就是他們稱之為‘釋迦摩尼’的人創立。”
列禦寇繼續為慶忌講述著南亞次大陸的宗教文化。
“這個釋迦摩尼,其在南亞次大陸的地位相當於我大吳的老子、孔子,十多年前,釋迦摩尼在拘屍那醯連尼耶跋提河的岸邊涅盤,也就是病逝了。”
“不過,南亞次大陸各地已經建立了寺廟,出家的和在家的信徒與日俱增,影響力僅次於婆羅門教……”
聞言,慶忌點了點頭,道:“朕知道了。列禦寇,讓你在那樣的地方宣揚道家學說,傳播我大吳的天朝上國文化,的確是難為你了。”
“不,陛下,臣以為我大吳若要以文化征服南亞次大陸,征服天下,未嘗不可。”
“怎麼說?”
列禦寇語重心長的道:“陛下,既然以學派對付教派,不可。何不以教派對付教派?”
“……”
慶忌立馬就明白了列禦寇的心思。
的確。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畢竟只是一小部分,絕大多數的人目不識丁,大字不識一個,以學派作為根基,想傳播自己的學說自然是沒有多少根基的。
而教派不一樣。
教派最容易愚弄世人,蠱惑人心。
當然,也不能說是愚弄、蠱惑,畢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似慶忌這樣的無神論者,不能理解那些迷信鬼神之人的想法。
不過這並不妨礙慶忌由此入手,從文化上把諸藩王國的番邦異族全都征服了。
此時,列禦寇為了說服慶忌,朝著慶忌磕了一個頭,鄭重其事的道:“陛下,以武力征服番邦異族,容易。”
“但,這樣只能得到其人,而不得其心。”
“陛下,臣的建議是,我大吳確立一個教派為國教,以教派對付教派。”
“番邦外夷那裡,教派大行其道,南亞次大陸有婆羅門教為國教,之前的波斯人,也以拜火教為國教。”
“婆羅門教也好,拜火教也罷,都是帝王為控制國人思想,統一信仰的工具,收效甚好。”
“陛下,臣推崇將拜火教或者是佛教,定為我大吳的國教。”
“這兩個教派都有一種因果論。”
“如拜火教,他們主張在善與惡的鬥爭中,人們站在哪一方面,具有個人的自由意志。”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死後之待遇如何,據生前崇拜馬茲達之虔誠程度與個人表現而定。”
“其教還把人生前的活動分為思想、言論、行動三類。”
“每類中均有善惡兩種,並將其與天堂、地獄相聯絡,行善者得善報,行惡者得惡報。”
“從善者將逐步進入天國,首進天堂之善思天,次進善語天,繼進善行天,最後步入光明天,即永恆之天堂。”
“信徒之得救與否非與生俱來,而是取決於信仰及生前之思想、言論、行動……”
“臣發現,但凡宗教,都有這樣的教義,可謂是殊途同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