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吳國二十九郡(第1/2頁)
章節報錯
相比於九年前,吳國的財政收入,增加了近一倍。
當然,疆域面積也擴大了不少。
若非慶忌奉行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恐怕國庫的財政收入能翻上兩三倍不止。
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已經被慶忌廢止。
不過,一些賦稅還是不可避免的。
諸如田租稅、商稅、關卡稅、更賦,還有山海鹽池之稅。
後者一般不對外公開,因為這是吳國王族的專供之賦稅,要送到慶忌的私人腰包裡,即“內帑”。
所謂的山海鹽池之稅,就是山上砍柴的樵夫,到江海湖河裡捕魚的漁夫等等,這些人,都要向慶忌繳納一定的錢。
不多,但是勝在樵夫、漁夫太多,量足夠大!
此外,吳國還將大量的絲綢、茶葉、精鹽、瓷器、香皂、肥皂等商品出售,透過絲綢之路,販賣到西方國家,賺得盆滿缽滿。
鹽鐵官營,同樣為吳國的國庫牟取了暴利。
這些“額外”的財政收入,慶忌心裡有數,基本上不會對外公開的。
吳國而今有整整二十九個郡,兩千餘萬人口。
二十九郡分別是:吳郡、會稽郡、九江郡、泗水郡、閩中郡、廬江郡、蒼梧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南郡、南陽郡、豫章郡、黔中郡、滇郡、交趾郡、漢中郡、衡山郡、武陵郡、三川郡、淮水郡、巴郡、蜀郡、長安郡、上郡、隴西郡、河東郡、潁川郡、上黨郡。
隨便一個郡,十幾或幾十個縣邑,都相當於一個諸侯國的疆域面積了。
“大王,上黨地區地高勢險,自古為戰略要地。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
“臣以為,中原三郡已經確立,這其中,上黨郡地處險要,臨吳、趙、韓三國,實乃我大吳與趙韓之要衝!”
御史中丞伯噽進言道:“為避免兵戈再起,上黨遭到侵害,淪陷於敵手。大王當選派文武兼備的大將,坐鎮於上黨郡,並駐防重兵!”
伯噽這一建議,是毫無問題的,畢竟慶忌之前就有這樣的打算,伯噽只是順勢而為,主動在大朝會上提出來。
“善。”
慶忌早就有了人選,於是在朝堂之上的群臣身上,環視一週後,道:“吳熙何在?”
“兒臣在!”
“你可願為寡人出鎮上黨郡,為上黨郡郡守?”
“兒臣願往!”
“好。”
慶忌當即道:“傳詔,即日起,封吳熙為上黨郡郡守,加大都督銜,統兵五萬,屯於長子、鄴城。”
公子熙義無反顧的答應下來。
他之前就坐鎮過巴蜀之地,所以輕車熟路。
在諸公子當中,公子熙的能力算是較為均衡的一人。
勇勐過人,善於權謀,可治國理政,也能附庸風雅做做學問,還能上馬領兵作戰……
作為慶忌的次子,若不是庶出,再加上公子熙的性格過於狡詐,慶忌當年都有可能選擇公子熙為儲君。
上黨郡,境內主要有長治盆地、晉城盆地兩塊盆地,兩盆地依丹朱嶺、羊頭山和發鳩山等山脈為界。
自古為潞、澤兩府的傳統界山。
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
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