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大王,臣以為,可退,可攻。”

“何解?”

聽到范蠡這模稜兩可的答覆,慶忌頗為狐疑。

雖說,像范蠡這樣的經天緯地之才,大多喜歡賣關子,但是絕不會忽悠慶忌。

只見范蠡微微一笑,道:“大王,我吳軍若要退出蜀地,未嘗不可。然,趁此機會,大王可迫使蜀人臣服,蜀君自去帝號,向吳國年年納貢,歲歲入朝。”

“並如我吳國其餘附庸國一般,其國都之側駐紮吳軍,執政大臣是為吳人。行吳法,習吳文,練吳卒,使其國內一切幾乎等同於吳國!”

“此外,大王還可迫使蜀人賠償我軍在戰事中的一切損失,或奴隸,或金錢,或糧米,或布帛。”

慶忌聞言,不由得輕笑一聲道:“范蠡,這樣苛刻的條件,恐怕蜀人不會答應。”

“不答應?”

范蠡笑吟吟的道:“大王,以臣之見,蜀人一定會答應。至少蜀國新君,一定會答應。”

“若攻,又當何如?”

慶忌十分的瞭解范蠡。

知道範蠡口中的“攻”,絕不是簡單的繼續進攻蜀國,而是有著更深一層的用意。

實際上,正是如此。

范蠡低著頭道:“大王,若攻,臣請大王聯合秦國一起滅蜀!”

“以而今之時局而言,秦人斷然不會坐視蜀地為我吳國吞併,因此在必要時刻,秦國定會出兵救蜀。”

“既如此,大王何不與秦國一併分蜀?”

現在的蜀國,似乎是成了一塊香餑餑。

慶忌有心吞併巴蜀之地,秦伯嬴寧又何嘗不是?

只不過,不同於霸主吳國的強勢,現在的秦國並沒有能力一口氣吞下巴蜀之地,慶忌也不會容忍這種事情發生。

因為秦國一旦吞併巴蜀,勢必成就“王霸之基”,還能借助巴蜀之地的天然地緣優勢,順流直下伐吳……

同樣的,秦人也不能坐視吳國吞併巴蜀之地。

因為,這樣一來,吳國與秦國接壤的地方更多,將會直接威脅到秦都雍城。

昔日吳國吞楚滅鄖,已經讓秦人膽戰心驚了。

這一次吳國要是直接吞併了巴蜀之地,下一步豈非是要開啟滅秦之戰?

“不妥!”

范蠡的話音一落,大司馬伍子胥頓時反駁道:“若是讓秦人染指蜀地,我吳國此番進擊巴蜀之地的意義何在?”

“吳國而今並不缺糧,多有膏腴之地。之所以大王要取巴蜀,只因為巴蜀之地大接壤於秦,甚至是可以隨時威脅到秦都雍城!”

“若我吳國與秦國平分蜀地,白白讓秦人佔了便宜不說,如此優勢,也將蕩然無存!”

聽到這話,范蠡只是搖搖頭道:“既如此,那便退兵,退出蜀地。吳秦兩國,都不得染指一寸蜀地。”

“這……”

伍子胥欲言又止。

這說來說去,范蠡還不是想“慫恿”慶忌偃旗息鼓,就此罷手嗎?

慶忌思來想去,心裡便有了主意。

現在的吳國,要一口氣吞掉巴蜀之地,的確不難。

只是,吳國這一回算得上是順勢而為,滅亡巴蜀兩國的準備並不充足,所以而今看起來後繼乏力。

一旦秦人參戰,聯合蜀軍對付吳軍的話,吳國有可能會被拖入到戰爭的泥潭當中,白白損耗國力,最後也佔不到多少便宜。

慶忌能做這個冤大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