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葜?

對於這個事情,慶忌還是知曉的。

據《山海經》載:西南有巴國。太葜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即巴人。

太葜即上古時代東方部落首領伏羲。

所以說,巴人實際上屬於華夏的一個分支。

不過巴國的文明十分悠久,發端於二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夏代時,稱「巴方」。商代時,稱「巴甸」。

在那個時候,巴甸臣服於商人,年年納貢,歲歲服役。

起初的巴人,居於隴右,後遷至武落鍾離山,以廩君為首領,主要有巴、樊、瞫、相、鄭五姓。

巴人作戰勇猛而頑強,他們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嶺中,斬蛇蟒、射虎豹、獵牧捕魚、墾荒種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

而且,巴人還擅長武力和船技,以「白虎」為部落圖騰,控制了清江流域及巫溪河流域的鹽業生產,並在夷城建立了巴國第一個都城。

建立起來的巴國,不甘商王朝的壓迫,於是參與周武王伐紂。

由於巴人英勇善戰,迫使紂王軍隊陣前倒戈,終於打敗了商紂王。

周王朝建立之初,分封了七十一個諸侯國,巴國位列其中,首領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國。

當時的巴國,勢力很強,包括漢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緣,東至吳國現在的南郡,都屬於巴人的勢力範圍。

進入大爭之世後,巴國與蜀、楚、鄧、庸等為鄰。

而楚國已在南方崛起,巴開始受到楚國的控制,一度與之結成聯盟。

但是,巴國人顯然不願意受人挾持,雖然表面上承認楚國的宗主國地位,但一有機會便起來反楚。

就慶忌所知道的,楚巴那處之戰,楚文王還敗給了巴軍,不得已折返郢都。

然而,根據楚國的傳統法令,敗軍一律不得入城,因此郢都大閽鬻拳拒絕開城門,不讓打了敗仗的楚文王入郢都。

楚文王不得已,只好轉兵回攻位於淮河上游的嬴姓黃國,在踖陵擊敗了黃國的軍隊,這樣便可以回國進城了。

不料,楚軍行至湫地,楚文王就因嚼食「昌歜」過量,累積中毒暴病而亡,鬻拳聞知訊息後也自殺殉葬。

巴國和楚國從此關係開始惡化……

時過境遷。

楚國已經覆滅,而巴國現如今的國力,是隻強不弱的。

慶忌有心吞併巴蜀,使其成為吳國的一部分,用常規的辦法,恐怕不行。

因為巴蜀之地,山勢險峻,更有巫峽等天險難以逾越,吳軍要是挨個進攻,層層推進,恐怕數年之內,還是無法攻滅巴蜀兩國。

如之奈何?

……

夜幕降臨。

在方城山的營地裡,慶忌又特意舉行了一場篝火晚會,以此來款待巴、昔阝、平周、充四國的國君。

為了表示對慶忌的尊敬,巴君還特意帶來了不少的巴國舞姬,為慶忌獻上傳統的「巴渝舞」。

這種巴渝舞來源於商末巴師伐紂時的「前歌後舞」。

舞風剛烈,音樂鏗鏘有力,屬武舞、戰舞型別。

陡然見到這種較為新奇的巴渝舞,慶忌都不由得眼前一亮,拍了拍手道:「彩!」

「劍弩齊列,戈矛為之始。進退疾鷹鷂,龍戰而弱起。退若激,進若飛,五聲協,八音諧!」

「巴君,寡人平生所見之樂舞,不可計數,唯獨這巴渝舞,著實是讓人耳目一新,頓感磅礴大氣!」

「吳王謬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