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秦國,在蜀地建造都江堰,在關中修建鄭國渠後,沃野千里,被開墾出來的耕地不知凡幾。

關中和蜀地,也成了秦人的後方大糧倉,源源不斷的為秦軍輸送糧草,保障了秦軍的後勤補給。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糧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慶忌想吞併巴蜀,看上的並非是兩國的鹽、銅,絲織之利,而是確實想將這一片沃土據為己有。

用四個字來概括,巴蜀之地——

天府之國!

而在吞併巴蜀兩國後,吳國可以從三個方向,進攻秦國。

一個是河西之地(函谷關),一個是武關,一個則是隴右。

河西之地且不說,被慶忌心裡是直接排除的。

秦人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慶忌對此心知肚明,何必跟秦國硬碰硬?

萬一在函谷關下,磕得頭破血流,對於吳國而言極為不妙。

所以,慶忌會選擇從武關與隴右進攻秦國。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要將巴蜀之地,收入囊中。

……

兩日後,慶忌便在方城山召見了巴君,並設宴款待。

除了巴君之外,昔阝、平周、充三國的國君,不請自到,期望能歸附於強大的吳國,成為吳國的附庸。

話說,吳國漢中郡的西部,固然被稱之為「巴蜀之地」。

但,那裡存在的可不止是巴國與蜀國兩個國家。

迫於蜀國的強勢,這數十年來,巴、昔阝、平周、充四國,都已經結盟,以此來抗拒強蜀。

所以,這一次巴君受邀到庸縣朝拜慶忌,其餘三國,都是不請自到……

為了表示臣服,巴、昔阝、平周、充四國都向吳國獻上了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以及土特產。

諸如絲綢、茶葉、象牙、玉璧、鹽巴、銅鐵之類的東西不可計數,大概有三百車。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坐在四方臺主位上的慶忌,環視一週,便下達了閱兵的號令。

慶忌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耀武揚威,以震懾巴、昔阝、平周、充四國。

「咚!咚!咚!」

伴隨著沉悶而又充滿肅殺之氣的戰鼓聲,整整三千名披堅執銳計程車卒,組成了一個偌大的方陣,井然有序的站在那裡。

他們紋絲不動,宛如一棵又一棵蒼勁的大樹,面無表情,眼中所折射的,盡是一種冷冽的煞氣。

毫無疑問,這是一支從屍山血海當中殺出來的,百戰餘生的精銳之師。

隔著大老遠,眾人都能感受到這支軍隊由內而外所散發出來的煞氣。

旌旗蔽日,戈矛如林。

這一次的閱兵,由公子繁主持,所以得到慶忌的授意後,公子繁便搭乘一輛戎車,來到了方陣的前沿地帶,而後「唰」的一聲,拔劍出鞘。

「弓弩手,出列——」

隨著公子繁的一聲長嘯,整整一千人的弓弩手便來到了方陣的前端,張弓搭箭,瞄準了對面數以千計的稻草人。

「準備……放!」

一聲令下後,密密麻麻的弩箭,就遍佈了半個穹隆,朝著稻草人那邊飛射過去。

「奪奪奪!」

密集的箭雨,威力極大,傷害範圍極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