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1/3頁)
章節報錯
靜!
死一般的寂靜!
當范蠡吟唱完畢後,奉天殿內,所有人都是一片鴉雀無聲。
彷彿呼吸、心跳的聲音,都清晰可聞一樣。
范蠡所吟唱的這首詩歌,自然是膾炙人口的《黃鳥》。
這個時候,右丞相孔丘站了出來,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大王,臣以為應當廢止人殉之制。”
“昔日秦國穆公去世後,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
“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秦人對此悲痛萬分,賦《黃鳥》之詩,以此表達對用人殉葬制度的憤怒。”
頓了一下,孔丘又道:“我吳國以人為本,人殉之事,終究是過於殘忍!”
“請大王明鑑!”
“臣附議!”
隨著范蠡、孔丘的帶頭,朝堂之上,絕大多數的公卿大夫,都表示贊同廢止人殉制度。
秦國在秦穆公死後,國力就一蹶不振,何故?
因為秦人連賢才都不能愛惜,國家又怎能長治久安?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秦穆公生前不誅殺喪師之將孟明,是不會忍心用三良殉葬的。
三良之死,在慶忌看來,就像田橫自殺後,從行至洛陽的二齊士自刎殉主一樣,完全是“士為知己者死”的意思。
現代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飯,尚能殺其身”這種殺身圖報的尚義精神,反而以世俗之見責難古人。
相比之下,愈見古人之可敬,現代人之可傷。
“大王!”
申息痛心疾首的道:“人殉之制固然殘忍,不合人道,卻未嘗不可延續下去!”
“人之死也,恐有仇寇在陰間尋仇,無人保護耶?”
“若國君、大夫,甚至是天子,何其之尊貴?地位何其之顯赫?”
“若薨,怎能在九幽之地,無人伺候?請大王明鑑!”
聞言,慶忌只是澹澹的說道:“申息,若是寡人薨後,讓你陪葬,你可願意?”
“大王,這是臣的榮幸!”
申息一頭磕在地板上,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