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吳王容錯率(第1/3頁)
章節報錯
晏嬰的能力,是母庸置疑的。
只不過,當年晏嬰是被“詐而入吳”,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晏嬰只能舉家遷移到吳國定居。
饒是如此,老邁的晏嬰,並沒有出仕吳國的心思。
因此,慶忌只能將晏嬰束之高閣,給予一個“太保”之位,讓晏嬰可以頤養天年。
這些年來,晏嬰與季札、孫憑一樣,退居二線,卻也不是不問世事。
晏嬰擔任諸公子的先生,傳道受業解惑,同時偶爾到稷下學宮講學,在自己的晚年,收下了不少弟子,也算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
晏嬰,成了諸子百家中,“名家”的開山鼻祖。
何為“名家”?
又稱訟者、辯者、察士、刑名家。
吳國的御史中丞鄧析,屬於法家,兼名家,屬於名家當中的刑名派。
名家“辯者”以嚴謹邏輯思想而聞名。
鄧析、計然、范蠡、文種等人其實都算得上名家,因為他們學術頗雜,都有所涉及。
誠然,晏嬰並沒有為慶忌出謀劃策,治國理政,在文化教育的方面,是不可磨滅的。
所以慶忌依舊是敬重晏嬰,對晏嬰“執師禮”。
“唉!”
慶忌看著兩鬢斑白,臉上的皺紋如車轍一般,垂垂老矣,印堂發黑的晏嬰,忍不住長嘆一聲,說道:“晏子,人生若奔騰之流水,離開美好之山河而去矣。”
“豈不可惜乎?”
聞言,晏嬰微微一笑,說道:“大王此言差矣。”
“人生自古誰無死?若吳國之先祖泰伯、周章長生不死,大王或將如升斗小民一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或是有機會為他們奮勇殺敵,為國建功……”
“這天底下,又豈有長生不死之人?”
“老臣,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者,雖死無憾矣。”
晏嬰的心胸,的確是極為豁達的。
他能夠坦然的面對死亡,接受即將到來的一切。
正是有著這樣平和的心胸,或許這就是晏嬰的長壽秘訣?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
晏嬰生性樂觀,對生死澹然視之。
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
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