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少習山之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王,臣以為,不可貿然吞併鄖國。”
治粟內史范蠡緩緩的站起身,朝著陛臺之上的慶忌作揖道:“鄖地,現在作為吳秦兩國之要衝,若我吳國擅自兼併鄖國,可能會使吳秦交惡……”
“且不說秦人是否會起猜疑之心,我吳國適才開闢出來的西陲商路——絲綢之路,必經之路就是秦地。”
“若吳秦之盟破裂,兩國交惡,恐怕秦人會鎖住咽喉要道,嚴禁我吳國的商旅西行,禁止對外通商……”
聞言,慶忌只是擺了擺手道:“寡人不在乎。”
“絲綢之路,說到底,只是寡人為讓天下人睜眼看世界而開闢的。以我吳國現在之富裕,已經不必在乎這三瓜兩棗!”
“再者說,一旦秦人主動切斷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損失最大的,反而是秦國。”
慶忌這可不是在危言聳聽。
實際上,吳國的紙張、茶葉、食鹽、絲綢、武器等等,各種各樣的商品,在天下列國都備受歡迎,得到追捧。
吳國已經不愁自己的商品沒有市場,早就賺得盆滿缽滿。
至於對西方貿易,透過絲綢之路所得的錢財,對吳國而言,已經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為什麼慶忌會斷言,秦人一旦切斷絲綢之路,禁止吳國對西方通商,損失最大的會是秦國?
因為,秦國地處西陲,土地貧瘠,雖民風強悍,但是缺乏商業上的繁榮。
手工業也好,或是其他的各行各業,秦國莫說是吳國,怕是一年的財政收入,連宋國、衛國、鄭國這樣的中等國家都比不上。
說到底,這都是秦人缺乏生意頭腦所導致的。
秦人彪悍,可以充當優秀的兵源,只是讓他們去經商通貿,在沒有多少製造業基礎的情況下,實在是太難為秦人了。
由吳國所開闢出的這一條絲綢之路,其實秦人所能佔到的便宜不少。
光是每年收取的關稅,對於秦國的財政而言,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人又怎麼敢輕易招惹吳國?
秦人怎麼敢切斷絲綢之路經濟帶?
難道,要讓秦國重新恢復到過去那種自產自銷,勉強自給自足的生活水平嗎?
秦伯樂意,怕是秦人都不會樂意。
“大王明鑑!”
聽見慶忌說出的這一席話,孫武、伍子胥等大臣都不禁交口稱讚。
就連作為治粟內史的范蠡,都忍不住眼前一亮。
直到現在,范蠡總算是慶忌之前要開闢出絲綢之路的深意何在。
讓華夏列國睜眼看世界?
這的確是主要目的。
不過,吳國同樣可以透過絲綢之路,來對秦國進行經濟上的控制。
固然稱不上真正的“控制”,但是絲綢之路每年為秦人帶來的高額利潤,就足以使秦國不敢輕易撕毀與吳國的盟約……
恰恰相反,秦人要維護好與吳國的關係,以避免吳國禁止與秦國通商,進行經濟上的封鎖!
“不知大王打算如何滅鄖?”
孫武好奇的詢問道。
“鄖國,雖疆域不小,卻是地廣人稀,以我吳軍現在的兵力,彈指可滅,然……”
慶忌輕笑一聲道:“若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得無異乎?”
“鄖人而今向寡人獻上稱臣之表,或可為機會,誘使鄖君與寡人會盟,再一鼓而下,滅亡鄖國!”
“……”
這樣,是不是太過不講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