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水之戰,沈諸梁、子西、羋稽全部陣亡,與他們一起為楚國殉葬的,還有數以千計的楚國的軍民。

慶忌有感於沈諸梁等人的忠義,故而厚葬他們,也允許楚人建立祠堂,供奉其靈位,祭拜他們……

此戰之後,吳軍又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的攻取楚國的丹陽、鄧、羅、盧、庸、絞等二十多座城邑。

徹底滅掉了楚國,將所有的城邑土地,劃歸到吳國的版圖當中。

南陽盆地與江漢平原,作為楚國的腹地,沃野千里,屬於膏腴之地,這一塊地盤可是重要的根基。

說真的,慶忌並不願意將那麼多的楚人,尤其是楚國的貴族留在這裡。

不然,吳國的主力大軍一旦撤走,難免楚人又會叛亂。

滅掉楚國後,慶忌並沒有停下吳國這一輛疾馳的戰車。

為何?

因為慶忌將目光,放到了楚國西北部的鄖國身上。

鄖國,亦作鄢國。

鄖人與楚人的關係極好,是為楚國長久以來的附庸國。

楚國與鄖國的交好,可追溯到楚若敖的那一代。

周宣王三十七年,即公元前791年,楚熊咢去世,其子熊儀繼任楚國國君之位。

因死後葬在若敖,故被尊為“若敖”,這是楚君有諡號的開始。

楚若敖的長子楚熊坎繼承楚君王位,是為楚霄敖。

熊儀之幼子鬥伯比便以若敖為氏,又因封於鬥邑,為鬥氏之祖,亦號稱若敖。

即鬥氏之得姓始祖。

訓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所以說,楚國真正開始壯大,是從楚若敖的那一代開始的。

昔日楚若敖娶鄖國妻子,生次子鬥伯比。

鬥伯比其人的豔事涉及鄖子,鬥谷於菟出生。

楚武王沈鹿會盟有鄖國參加。

到公元前701年,楚國完全取得了在漢水以東的霸主地位。

次年,楚武王征伐絞國,責問絞侯與鄖國合謀襲楚之罪。

當年楚莊王及其父親楚穆王伐糜絞和庸,到達鄖國境內。

這也是楚國北上東進之前,穩定西北西南方向的一段關鍵時期。

鄖地的戰略地位,對於原來的楚國與秦國而言,實則是十分重要的。

鄖國的那一片地方,也一直以來都作為秦楚兩國的緩衝地帶,這才得以苟延殘喘下來。

……

郢都附近,章華臺中。

慶忌召集大司馬孫武、御史大夫伍子胥、廷尉伯噽、治粟內史范蠡,還有公子鴻,公子恆二人,商議大事。

“二三子,經過兩個月的征戰,楚地已為我吳國所有。然,寡人以為,大軍尚且還不可班師回朝……”

這一次的滅楚之戰,對於吳軍而言,出奇的順利,所以慶忌的野心,自然不可能只滿足於此。

慶忌拿著手中的一道竹簡,微微一笑道:“鄖君已經遣使過來,向寡人稱臣納貢,不過,寡人認為,我吳國若圖謀西北,將來也不可避免的要佔據鄖地,以防止秦人南下,犯我疆界。”

“這……”

聽到慶忌的這一計劃後,在座的吳國群臣,都不禁面面相覷起來。

慶忌居然圖謀鄖國?

其實,這是無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