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荒謬!”

計然的話音一落,伍子胥便瞪著眼睛,怒容滿面的道:“移民虛邊?太宰,汝所言,豈不是在滑天下之大稽乎?”

“嶺南六郡,閩中郡、廬江郡、蒼梧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西南三郡,交趾郡、黔中郡、滇郡!”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南人之數,何其之多也?有至少一百多萬口!”

“疆域何其之遼闊也?這南方九郡,佔據了我吳國將近三分之二的版圖!”

“豈能捨棄?再者說,南人尚且桀驁不馴,不服王化,若擅自強制性遷入內地,再生叛亂,如之奈何?”

伍子胥所言,不無道理。

嶺南六郡也好,西南三郡也罷,都是吳國付出了極大代價,才攻取下來的地盤,怎能輕易割捨?

就算慶忌答應,怕是那些為吳國開疆拓土,為之流血犧牲的將士,都不一定能答應。

他們用自己的劍,用自己的血,用自己的性命,為國家開拓疆土,怎能見得了被自己的國君輕易丟棄?

“大司馬此言差矣!”

計然澹澹的道:“西南三郡,以及嶺南六郡,遍地都是崇山峻嶺,瘴氣叢生的不毛之地,屯田墾荒的難度極大。”

“若能將那裡的黎庶遷入內地,可使我吳國本土人口充實,內地的耕地將會被大量開墾出來,有何使不得?”

說到底,計然的這一主張,也是在為吳國著想。

要馴服南方的新吳人,最快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將他們遷移到吳國本土。

就跟慶忌當年在征服西南之地的時候,將五萬戶的滇人、濮人、哀牢人,以及駱越人都遷入吳郡一般。

效果顯著!

吳郡僅剩的荒蕪土地,被大量的開墾出來,為吳國創造了不少的財富。

有鑑於此,計然才會主張移民虛邊。

“大王,臣以為太宰所言極是!”

已經改任右丞相的孔丘,第一時間出列道:“與其耗時費力的消化南方九郡,倒不如遷移南方九郡之民,移入內地,開墾荒地,使其在江淮一帶屯田開荒。”

“如此一來,不出十年,則江南必然大治,民殷人實,志氣昂揚。”

“不出五十年,遷移所來之南民,必當心向吳國,心悅誠服!”

“請大王明鑑!”

隨著孔丘的發言,左丞相文種、治粟內史曾點等公卿大夫,都紛紛站了出來,表示贊同。

遷移南方九郡的人口,的確能讓吳國最大限度的消化這些原本為蠻夷的黎庶,讓他們跟吳國合同一家,不分彼此。

但是,這符合慶忌的最終目的嗎?

不,並不!

嶺南六郡也好,西南三郡也罷,都不是吳國的固有領土,也不是祖宗之地。

只不過,只是吳國付出了極大代價,這才攻取下來的地盤,慶忌怎麼能捨棄?

野心勃勃的慶忌,甚至是將珠涯島(hai南島)、夷洲島(彎彎島),及其附屬的島嶼都拿了下來,作為吳國的固有領土。

慶忌的野心,是顯而易見的。

為什麼計然、孔丘、文種這些大臣就不明白,是明知故犯,非要跟慶忌對著幹嗎?

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