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忌看來,猛將有猛將的用處,刺客有刺客的用處。

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慶忌現在帳下的勾踐、孟賁和熊子丹,每個人都頗具膽識,有勇有謀。

用他們去行刺晉侯姬午,在慶忌看來不值得。

能不能成功且不說,若是死在那裡,別人一定能認得出這是吳國的大將。

熊宜僚不同。

熊宜僚有著一定的名氣,但是在中原聲名不顯,而且學過刺客之道,說不定能逃出來。

即便有人認出這是熊宜僚,慶忌也可以堂而皇之的矢口否認。

“光是有猛士,怕是還不足以殺死晉侯。”

慶忌皺著眉頭道:“晉侯身邊,有不少宿衛,寡人只恐熊宜僚近不得晉侯的身,就已經被亂箭射殺。”

“這……”

在一邊的伍子胥、伯噽也是眉頭一皺,跟著陷入了沉思。

近不了晉侯姬午的身邊,這的確是一個難題。

當年的吳王僚是怎麼死的?

昔日,公子光(闔閭)乘吳國內部空虛,與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於魚腹之中進獻。

專諸當場刺殺了吳王僚,但也被其侍衛所殺。

一換一,專諸刺王殺駕,不虧。

這成全了專諸的名氣。

不過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方法是十分巧妙的。

“大王,臣有一策。”

伍子胥的腦海中,忽然靈光一現。

“哦,請講。”

“大王可邀晉侯外出狩獵,讓熊宜僚埋伏其間,待晉侯不備之時,可一舉殺之!”

“……”

慶忌沉默許久,又道:“熊宜僚能成功嗎?”

“不成功,便成仁。不管是否成功,大王可將刺殺之事,嫁禍到鄭人頭上!”

“善!”

伍子胥這個計策夠狠毒的。

實在是不能成功,就嫁禍於人,跟熊宜僚撇開關係。

饒是如此,這其中要是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就會讓慶忌很被動。

“寡人要見一下熊宜僚,若他真是能成大事之人。寡人當給他三天的時間,做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