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季札辭官(第1/3頁)
章節報錯
經過三年的開鑿、修築,興安靈渠大功告成。
這是世界上第一條船閘式人工航道運河,它溝通了湘漓兩條河流,湘水匯入灕水,使原本屬於長江流域的湘水與屬於珠江流域的灕水連線了起來。
因而,從長江流域出發的船隻,可以透過灕江逾五嶺而直接到達嶺南地區!
即使載重萬斤的大船也可以順利透過!
這就為被困於嶺南的秦軍糧餉的補給帶來了新的轉機。
秦軍的糧餉和軍用物資開始得以大批地運往嶺南……
可想而知,日後嶺南六郡若是爆發叛亂,吳國本土是能夠透過棧道和靈渠,儘快趕去平叛的。
當然,前提是吳國通往嶺南的道路沒有被完全封鎖!
慶忌又道:“日後,凡勞役、囚徒,皆發配至嶺南,修渠建道,務必使吳國儘快與嶺南六郡互通有無。”
“同時,鼓勵國人往南方定居。徙一人者,賞布十匹,稻米十石,錢五萬!”
此時吳國只能透過這樣的辦法,吸引國人到嶺南六郡定居。
但,慶忌能預料到,不會太過管用!
因為嶺南六郡這種地方,太過荒蕪,而且瘴氣叢生,毒蟲猛獸時常出沒,國府給再多的錢,他們只怕是有錢都沒命花!
歷史上,秦王朝佔領嶺南之地後,此間兩千年,嶺南的開化程度始終不及中原和江南。
嶺南之地,成了每個王朝流放官吏和罪犯的地方。
慶忌也只能如法炮製,將嶺南六郡當做流放囚犯、降卒之地,讓他們不遺餘力的去開發。
……
滋德殿內,慶忌正在批閱奏牘,在一邊的王后季蔲則是幫著慶忌研墨。
夫唱婦隨,一起處理政務,有時候季蔲還能跟慶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想法。
“大王,太宰、大司馬求見。”
這時,一名內侍進入滋德殿稟告道。
太宰季札與大司馬孫憑,一個是文臣之首,一個是武將之首,同時覲見慶忌,想來是定有大事!
“宣。”
“唯!”
慶忌隨即放下手中的毛筆,在陛臺上正襟危坐起來,季蔲亦是坐在慶忌的一邊。
這個時代,還沒有後宮不得干政的說法。
所以,作為王后的季蔲,是有權力參知政務的。
“臣孫憑(季札)參見大王,大王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