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慶忌又讓人拿出一張自己繪製的地圖。

拿到奉天殿上攤開,讓每個大臣都可以一睹為快。

只見地圖上,赫然就標註著現存的每一個國家,十分的清楚。

比例可能不太對,但地方肯定是不會搞錯的!

慶忌隨即拿起一支毛筆,在地圖上勾畫一番,又填上地名。

吳國的嶺南之地,包括後世的福建、江西(部分)以及兩廣在內,一共被劃分為六個郡,分別是閩中郡、廬江郡、蒼梧郡、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

其範圍,跟秦王朝原來的那六個郡大同小異,只是有一部分還被楚人佔據。

慶忌接著又在吳國原來的疆域上,劃分出三個郡,吳國本土,為吳郡;淮泗一帶,為泗水郡;巢、鍾離一帶,為九江郡。

再加上原本的故越之地會稽郡,吳國的疆域,已經被劃分為十個郡。

分別是:吳郡、會稽郡、九江郡、泗水郡、閩中郡、廬江郡、蒼梧郡、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

而吳國現有的疆土,大致上囊括了後世的浙江、江蘇、安徽、福建、廣西、廣東全境,包括江西、山東、雲南、越南的一部分。

當然,此時的吳軍還沒有打到兩廣地區,但慶忌已經將那裡視作了囊中之物!

採取懷柔政策的話,吳國要在那裡建立起名義上的統治,根本不成問題。

這樣一看,此時的吳國堪稱是天下疆域最大的一個國家,佔據了華夏近三分之一的土地。

但是,真正意義上能被吳國利用到的土地和人口,少之又少!

吳國要消化南方的六個郡,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會不會為他人作嫁衣裳,還不得而知!

之後,慶忌又命御史大夫孫武改任鎮南將軍、大都督,持節,都督閩中郡、廬江郡、蒼梧郡、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諸軍事。

“大王,不可!”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大司馬孫憑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大司馬,有何不可?”

慶忌淡淡的問道。

“大王,臣以為,以孫武之能,實在不堪如此大任。鎮南將軍加大都督銜,位高權重,舉國上下莫有比之者!”

孫憑難為情的道:“大王,以臣之見,不設鎮南將軍,或分鎮南將軍之權柄,以避免其做大!”

要知道,孫武是孫憑的兒子。

孫憑不是不願意看見孫武被慶忌重用,成為慶忌之下第一人,位高權重。

但是,這鎮南將軍外加大都督銜,實在是權力大到沒邊!

慶忌能推心置腹的信任孫武,並重用孫武,但是難保常年在嶺南之地的孫武,不會有朝一日聽信他人蠱惑,幹出謀逆之事。

到時候吳國根本無法作出任何應對措施!

路途遙遠,鞭長莫及是一個因素。

再次派出大軍鎮壓的話,則是根本得不償失!

這就是為什麼慶忌知道夫差在嶺南之地成了氣候,建立南吳國,卻遲遲不出兵的原因。

因為客場作戰,吳國根本就打不過熟悉地形的南越人!

“大王,大司馬所言極是。”

這時,太宰季札跟著出列道:“孫長卿之為人,朝野上下有目共睹,確有君子之風,不會忤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