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第1/2頁)
章節報錯
慶忌這番話的意思,是認為凡善於使用各種兵器,才幹出眾,身捷力強並立志滅敵者,必須給他們加官封爵,這樣才能取得決戰的勝利。
而且還要優特好他們的親人,只要軍中有這麼一批勸賞畏罰的骨幹,就能堅持持久作戰。
治軍的人精通此道,可以以弱勝強,打敗成倍於我的敵人!
對此,孫武與范蠡都倍感認同。
“這是寡人草擬出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你們看一下,是否可行?”
慶忌旋即拿出一道竹簡,交給二人閱覽。
這是慶忌為獎勵軍功、鼓勵殺敵求勝而打造出的軍功爵祿制度。
當然,屬於抄襲商鞅變法中的軍功制。
但,眼下商鞅連個小蝌蚪都不是,還差個一百多年,所以作為文抄公的慶忌,儼然成了首創者!
吳國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級,從低到高,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鳥,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每一個爵位,所對應的待遇都有所不同。
這無疑能最大限度的激勵吳軍將士的戰意,使他們容易立於不敗之地!
最初的時候,慶忌就曾想過,似孫憑、孫武、伍子胥這些人,不是上卿,就是上大夫,爵位上已經封無可封,他如何是好?
現在,隨著二十級軍功制的出現,這個問題無疑將迎刃而解!
如武安君白起一般,大小七十餘戰,未嘗一敗,整個戰國時期,列國相互攻伐,陣亡士卒約二百萬,白起一個人就幹掉了超過百萬的敵軍。
到死,白起的爵位只是大良造,處於第十六級。
由此可見,想達到最頂尖的徹侯,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當然,還有一說,是當時的秦國最高一級,只是大良造!
“大王,這軍功爵位制,的確不錯。若在軍中推行,定能極大的提高將士的戰意,只是……”
孫武的心中仍有疑慮,故而欲言又止。
“只是什麼?”
“大王,恕臣直言,開出這般優握的待遇,能激勵士氣,只是封賞過重,若我吳國日後再戰事中失利,無法取得城邑土地,唯恐自食惡果,需要以本國的土地來獎勵士卒。”
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畢竟,國家不能失信於民!
這樣的道理,慶忌又如何不懂?
說到底,秦國的這一套軍功爵位制,就跟吳起在魏國設定的“武卒制度”一般,若無法開拓進取,則必然會陷入一個死迴圈。
因為將士用命,為的是封妻廕子,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好日子,這才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為君王拋頭顱灑熱血。
若一旦不能滿足將士的這種需求,將士定然懈怠,然後戰鬥力驟降。
無法避免!
如魏武卒一般,在魏文侯時期十分的生勐,堪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在魏武侯時期稍遜一籌,但也能打得列國叫爸爸。
輪到魏惠王,前期也還行,只是隨著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慘敗,魏武卒完全落寞,失去了以往戰無不勝的光環。